麻省理工學院的邁克爾·戴維森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具體的電力改革措施,即在更廣泛的地區共享可再生能源,可以消除中國東北部的棄風棄光現象,而無需新增輸電能力。同樣,2016年保爾森基金會發布報告,提議在中國的京津冀地區試點區域性電力現貨市場,幫助河北的風電送往附近的北京地區。
依托技術創新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隨著技術進步,可再生能源在經濟上的可行性越來越高。近5年,全球風電設備和光伏組件的價格分別下降了20%和80%,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具備和化石能源競爭的能力。
科技進步使得水能、太陽能、風能這些清潔能源,越來越深入走進我們的生活。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風電項目電價可與當地燃煤發電同臺競爭,光伏項目電價可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新能源取代傳統能源最終靠的是經濟性和競爭力。目前中國的新能源裝備制造技術和能力已達到較高水平,光伏、風電、儲能等領域的規模發展和技術創新大幅降低了新能源成本,進一步提高了新能源市場競爭力。
解決棄風棄光問題要從根源入手。一方面,提升電力就地消納率,鼓勵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等應用模式創新;另一方面,提高跨區域輸電能力,將富余電力輸向全國。應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完善清潔能源優先發電計劃,實施重點水電跨省區消納工作方案,組織開展水火、風火等替代發電市場化交易,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和在更大范圍內的消納。
中國提出,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
對此,侯安德認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能和太陽能光伏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持續投入,無疑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支撐。當前中國煤炭消費總量已越過峰值,呈現下降趨勢。非化石能源在中國已進入商業化規模發展階段,單位成本迅速下降。在推進國內能源結構綠色轉型的同時,中國積極向外傳播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惠及了很多國家。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