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翔分析稱,這歸功于該交易所特有的“兩層市場體系”,即:從創業板到主板的無縫升級機制以及按市值升級排名前20的礦業企業。2000~2016年,多交所共有630家公司從創業板走到主板市場,274家公司實現礦業升級。同時,健全的第三方服務體系也是市場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多交所為上市企業配備了近300名職業礦業分析師。“一般來說,市值在5000萬~1億美元的公司配備1名,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配備15名。專業咨詢服務使得這些公司的投資成功率大幅提高。”郜翔說。
另一方面,誠信對于市場交易來說非同小可。由于商業地質勘查項目對技術含量、資金的要求高,一旦出現造假,將導致初級勘查公司失去市場信任,投資者拋棄勘查市場。在這方面,為了將投資者的風險降到最低,多交所制定了嚴格的上市標準。此外,該交易所還要求公司管理和董事會成員應具有與公司業務和行業相關足夠的經驗和技術專長,以及上市公司相關經驗,同時必須填寫個人信息表格(PIF),以評估其資質。
從無到有,從立柱架梁做起
無論是找礦還是投資,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但這種風險不應建立在規則的缺失上。因此,建立風險勘查資本市場,更需要一個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
雖然目前國內擁有北礦所、上海聯合礦權交易所、天津國際礦業權交易所、重慶聯交所礦權交易中心等交易所,擁有上千家的地勘單位和數以萬計的礦山企業,但距離一個成熟的礦業勘查資本市場仍相去甚遠。“中國還沒有風險勘查資本市場。”這是劉益康的論斷。
根介紹,礦產勘查資本市場應具備投資者、礦業公司、交易所、監管機構、保薦人/券商、合資格人、審計律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要素,且缺一不可。其中,報告規范和合資格人制度是礦業資本市場的最重要標志。
國際標準認可的技術報告是資本市場融資的依據,只有資格人士才有資格編寫。國際上,對地質報告編寫者的管理早已啟動,如美國有注冊職業地質師示范法,歐盟、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亞由全國性專業行業協會法規、地方性專業行業協會法規組成。“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形成專業分工比較明確 、人員相對比較穩定的地質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立職業地質師制度的立法條件和組織條件已經形成。”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勘查經濟研究室副主任高兵說。
在這方面,付水興建議,建立合資格人制度應充分發揮中礦聯等協會學會的作用。值得關注的是,有關我國礦產勘查技術標準制定的改革已經啟動,正向行業協會等中介過渡,將有利于勘查資本市場的建設。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