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便利店儼然成為了零售行業的“新貴”,各種勢力都對這一業態虎視眈眈,意圖做點文章出來。年初,知名互聯網人莊辰超挖走新創品牌鄰家便利店的創始人團隊,組建了新型便利店“便利蜂”;接著,京東宣布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再后來,包括家樂福、永輝、麥德龍等多家零售企業也紛紛瞄準了這塊尚待深度開發的零售洼地。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波士頓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連鎖品牌化便利店門店數已接近10萬家,銷售達1300億元。2016年便利店行業增速達13%,市場規模超過了1300億元,開店數量及同店銷售雙雙增長。
在實體零售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逆勢增長的便利店吸引了各方零售企業的注意力。近日,永輝在福州開出**家永輝生活店,經營面積達130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永輝首家24小時營業門店。永輝生活負責人表示,這是永輝生活在重點布局上海與北京后,重回大本營福州試水24小時經營模式,營業時間延長處于試水階段,“重點測試我們商品的配送及晚間營業的可行性,成功后這一模式可能會被迅速推廣”。
據了解,這家24小時門店商品由永輝物流統一配送,門店裝飾風格和商品結構與上海北京的永輝生活門店大致相同,沒有熟食但提供蔬菜水果以及冷凍冰鮮類商品。該負責人表示,商品結構會根據商圈需求隨時做調整,未來不排除引入熟食便當、現煮咖啡等便利店商品。該店現配備有員工6名,引入漢朔智能電子價簽,實現了線上線下的同步。
不過,此次永輝生活在福州試水24小時經營,探索永輝便利店經營模式,與家樂福的“Easy家樂福”和麥德龍的“合麥家”路徑大不相同。前者是漸進性升級迭代,由永輝綠標到永輝生活再到24小時經營,而后者則是直接由大賣場到便利店的硬著陸,同時在便利店領域也出現了王府井和愛便利強強合作模式,以不同模式發力便利店業態。
有業內人士指出,便利店如此吸引零售企業的注意,一方面是因為線上的流量紅利已經達到峰值,很難再有新的發展空間,對用戶的爭奪開始往線下轉移;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型店面的成本過高,便利店“小”的特點讓它的經營模式能變得更加靈活,諸多零售企業愿意選擇便利店業態作為自己新模式、新技術的試驗場。而在“新零售”概念提出后,便利店由于其網點密集、貼近消費者的特性,被看作是連接線上線下的絕佳場景。嘉御基金創始合伙人兼董事長衛哲甚至公開放言稱,便利店是新零售的入口。
然而,便利店真的會是零售行業新的風口嗎?按照經驗,凡是稱得上“風口”的領域,資本無不一擁而上。而便利店在資本界成了一個略顯奇怪的領域——站在門外觀望看熱鬧的居多,真正敢下手的卻幾乎沒有。多位便利店經營者都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便利店并不是門“來錢快”的生意,也不是個容易做的行當。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