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在世界文化產業競爭激烈、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形勢下,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可以從供給、環境、融合等三個方面積極發力。
第一,推動文化產業融合創新。文化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其本身就是多重元素相互融合的產物,近年來的產業發展實踐也說明了這一點。文化與科技、金融的結合,都為文化產業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可以說,融合創新正是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新特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可以“文化+”和“互聯網+”為著力點,推動多領域、全方位的融合,比如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融合、文化產業不同門類的融合、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從而進一步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向可值得關注:比如,在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的背景下,推動手工藝與民間藝術的傳承發展,傳統工藝要不斷創新,將產品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做到藝術化、生活化、市場化;推動文創產業與旅游休閑、文物文博等特色經濟領域的融合發展,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內涵,以旅游擴大文化的傳播和消費;推動文化產業與農業有機結合,合理開發農業文化遺產,支持發展集農耕體驗、田園觀光、教育展示、文化創意于一體的特色農業;推動文化產業與科技融合發展,實現從文化創意到制作、傳播、交易消費等環節的創新,不斷增強文化消費需求,煥發傳統文化新活力,等等。總之,文化產業各種融合創新,將促進資源要素流通,為國民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活力,這是大勢所趨。
第二,增加文化產業有效供給。當前文化產業的發展還遠遠跟不上群眾文化消費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變化。要擴大文化消費,還得從文化產業供給側發力,以創新供給帶動需求擴展,優化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結構,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這一過程中,既要豐富文化產品的品種,將文化的產品和服務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擴大文化的覆蓋面,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還要提高文化產品的品質,提高文化產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文化產業惠及群眾日常生活。此外,還要推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方式,包括加強數字文化創意內容創作與供給,推動文化內容形式、傳播手段創新,引導文化企業提供個性化、分眾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等等,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第三,營造產業發展有利環境。文化產業發展離不開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營造有利于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文化管理治理體制,增強文化產業的運行效率;另一方面要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法規體系、加快文化產業促進法立法進程,讓文化產業發展有法可依。除此之外,還要特別注重引進和培養文化產業人才,完善人才有序流動機制,加強對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和扶持,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