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實現互惠共贏大發展
目前,重點項目合作促進了我國與沿線國家(地區)的經貿與產能合作,實現了中國海關與外方海關、商界共發展、同進步的多贏局面。比如,中國與歐盟AEO互認后,中國近3000家AEO認證企業出口到歐盟的貨物,均可以享受到和對方境內AEO認證企業一樣的通關便利,據估算,通關平均查驗率降低約50%,通關速度提高30%以上。中哈、中吉、中塔農產品“綠色通道”項目,極大地增加了出口,外方海關、地方政府表示享受到了中國的低價、優質、新鮮的農產品,僅中哈(哈薩克斯坦)的“哈巴克圖—巴科特口岸”的綠色通道開通兩年來,農產品的通關時間縮短了90%;沿線海關的良好合作也促進中歐班列的運營與發展,“渝新歐”從最初的每周一班發展到現在的每周5班常態化運營。
近年來,通過組織海關與商界對話會和海關政策宣講會等方式,中國海關積極搭建商會與有關海關的機制化溝通平臺,幫助企業及時了解海關的政策法規,協調解決企業在通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2014年以來,相繼舉辦APEC海關與商界對話會以及多期中俄、中歐、中新(加坡)等海關政策宣講會或通關知識培訓班,宣傳海關通關政策和便捷措施。例如,與俄羅斯海關聯合舉辦了七期中俄海關通關知識培訓班,約計千余名從事中俄貿易的企業界代表參加了培訓。通過培訓,介紹了中俄經貿形勢發展現狀及趨勢,宣講了最新的中俄海關管理政策規定,并現場答疑解惑,學員與授課專家互動熱烈,受到參訓學員的廣泛好評。
此外,中國海關提供能力建設,支持沿線海關的共同發展。主動設立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海關培訓中心(上海海關學院),依托該中心,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和研討會、資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關人員跟班作業以及選派專家赴外講學等方式,為沿線、區域發展中國家海關提供針對性能力建設援助,也促進了民心相通。以2016年為例,共舉辦各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關培訓、研討班17期,涉及28個國家、200余人,介紹中國海關在行政管理、業務改革、信息技術應用、海關貿易便利化措施和WTO《貿易便利化協定》實施等多方面的情況和經驗,助力“一帶一路”沿線海關改革和現代化進程;共組織17期非洲海關中高級官員培訓班,涉及43個非洲國家和1個非洲次區域組織共517人。與此同時,中國海關還選拔業務專家向埃塞爾比亞海關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關派遣,探索建立對外援助合作的新模式。
國際航空進口代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