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大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培育力度,壯大市場主體。深入落實文化產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促進規模以下文化企業發展壯大,有效增加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落實部門培育責任,將規上文化企業培育情況納入部門和市縣目標責任考核,督促各級各部門加大培育力度。大力扶持民營文化企業,以競爭促活力、帶發展。
二是大力發展文化制造業,提高制造業占比。大力扶持區域特色文化產品制造業如西安文物復仿制業、銅川渭南陶瓷業;鼓勵現有特色文化產品制造業如煙花鞭炮行業加快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加大重要文化制造業,如試聽設備制造業的引進力度。
三是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緊跟信息消費、個性消費特點,充分發揮陜西區位優勢、科教資源優勢,以文化創意為核心,大力互聯網信息服務、文化軟件服務、專業設計服務等新興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搶占制高點。
四是適時調整文化產業投資方向,提高文化產業投資質量。統籌全省基礎設施與文化旅游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減少重復浪費;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將有限資源向文化創意和設計產業傾斜,增強文化產業后勁和活力。
五是幫助文化企業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收益。搶抓“三去一降一補”殲滅戰契機,推進文化領域簡政放權,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費,簡化各種審批流程,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收益。
六是打造知名品牌,壯大龍頭企業。深入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與旅游融合,與資本市場對接,推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文化產業項目。采取以獎代補、貼息貸款等方式,開展全國知名文化品牌創建活動,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推動龍頭文化企業跨區域、跨行業兼并重組,扶持若干龍頭企業上市融資,提高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七是大力促進文化產業區域平衡發展。加大對各市(區)文化產業目標考核力度,科學設定目標,引導各市加大文化產業發展力度。
八是轉變思想理念,加快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堅決用市場的手段和方法發展文化產業,嘗試用市場的手段發展文化事業。推動國有轉制文化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國有文化企業內部改革,增強“造血”能力。
九是繼續加大文化事業投入,積極培育文化消費市場。繼續加大對公共文化的投入,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有效對接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文化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