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補貼時代:補貼政策包正在“路上”
首先,應用場景的擴張,為新能源汽車的多元化消費市場提供了空間:有研報稱,分時租賃新能源汽車有望在2025年實現600萬輛的規模,目前為30萬輛左右;網約車細則不斷出臺,不少城市要求新增專車份額需要用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替代切換有市場前景;此外,出租車市場電動化正在加速,目前有11個省,74個市規劃了出租車電動化要求,落地實施箭在弦上。
在財政補貼退坡的同時,有關部委正用一攬子計劃規范、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發展。
過去數年實踐中,政府運用在新能源行業上的政策工具逐步增加,既有財稅支持、也可以通過免限購、免限行等政策工具;國家層面推動的部委從2-3個增加至18個。
此前,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也透露,財政部會同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能源局等部門,正在針對新能源車補貼建立一整套財稅政策體系,補貼從單項政策到政策組合拳,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據記者了解,針對“后補貼時代”,已有多家機構聯合研究應對辦法,包括稅收支持政策、2020年后續補貼政策研究、交通差異化政策、充電基礎設施支持政策和雙積分政策、商業模式研究等方面。
今年9月,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聯合開展的《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體系研究》課題啟動會舉行,探討如何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補貼退出后平穩過渡、持續發展。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