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論學習領會與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國家是相互依存的共同體。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得益于打開國門“走出去”和“引進來”。未來,我們應該更加全面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統籌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努力實現合作共贏。
世界繁榮穩定離不開中國。中國城鎮化發展釋放的巨大投資和進口消費需求,為全世界各國提供了廣闊的發展機會。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7%,名列世界前茅,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模式逐步向依靠科技創新模式轉變,全球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步伐也將加快。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籌帷幄,從思想、理念、戰略布局等多方面,不斷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發揮建設性的引領作用。2015年9月,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習近平全面闡述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強調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這五個方面形成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布局和總路徑,描繪了國際關系發展的美好前景,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反映了一個開放進取的中國,將自身命運和前途同世界命運和前途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自我定位。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支持中國礦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正是對這一偉大理論的重要實踐。
中國礦業大規模“走出去”的歷史只有10年左右,是礦業國際投資的后來者,總體仍處于初級階段。在上一輪礦業繁榮期,中國為高價鐵礦石等礦產品付出了沉重代價,中國礦業“走出去”很大程度上出于保障資源安全,其意義在于使中國在全球勘查、采礦等各階段的活動中有安全合理的投資份額,資源低價時享受低成本發展的利益,資源高價時礦業企業受益。在下一個礦業周期,中國可能還將面臨其他的挑戰,“走出去”且保障“走出去”的多樣化是必然的選擇。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