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離今年“雙11”還有兩個月,阿里巴巴啟用了張北數據中心一號、二號園區,這是阿里在張北規劃的總計200億元云基地投資的一部分。阿里張北數據中心未來將成為阿里各項核心業務在北方最重要的基礎設施。阿里巴巴CTO張建鋒表示,在今年的“雙11”狂歡節中,阿里張北數據中心也將迎來不眠夜,和全球一起見證新的奇跡。
很多人不禁要問,什么是大數據?其實,簡單來說大數據就是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比如你用手機銀行轉賬買了一張話費充值卡,在微信朋友圈給好友點了一個贊……正是這些點滴,在互聯網時代,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尤其是金融生活。
最近朋友圈里比較流行曬芝麻信用分,如果信用分超過650分,可以快速申請多家銀行的信用卡,信用分超過700分可以獲得新加坡等國的旅行簽證……不過你知道芝麻信用分是怎么來的嗎?
螞蟻金服的相關技術負責人說,芝麻信用正是來自于大數據。據了解,征信最早起源于消費分期,沒有定量描述。進入電子化時代后,數據得到了沉淀和積累,螞蟻金服開始使用數據統計模型來計算和評估信用。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數據承載量非常大,螞蟻金服可以利用數據與信用的關聯度,深層次挖掘信用數據。這種人工智能算法模型不只是對過去的統計,也包括對未來的預測,它可以更好地刻畫客戶的違約概率和信用狀況。依托新的技術,大數據征信人群覆蓋廣泛,可作為征信體系的有效補充。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在征信數據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有效地解決了信用風險問題。不過,目前只有不到4億人在央行征信系統有信用記錄。但是,我國有6.48億網民,人群覆蓋面非常廣,通過對他們在互聯網上留下的痕跡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能夠對目前的征信狀況進行有效的補充。
大數據不僅對個人,也對企業客戶產生了深遠影響。8月份,在省會從事糧油生意的王敬軍獲得了工行的“逸貸公司卡”。據了解,這是工商銀行發揮大數據技術優勢,專門為小微商戶量身打造的一款融資產品,其核心理念就是通過對不同行業的商戶交易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整合,掌握商戶的真實交易情況,從而將數據轉化為可評估的價值,有針對性地核定貸款金額,商戶在采購原材料等付款后,工商銀行可即時發放貸款,資金即時到賬。
工行河北省分行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工商銀行通過對商戶POS交易數據,核實企業經營的穩健性和創造現金流的能力,確定相應的授信額度,商戶無需擔保和抵押,無需每次重復提交貸款申請,即可在授信額度內循環使用貸款、分期付款,可以滿足小微商戶“短頻急”的融資需求特點。與此同時,銀行還通過實時監控商戶的POS交易數據,可以及時發現風險并采取得力的風險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