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平臺的發展,有效補充了傳統金融體系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的局限,拓展了創業創新投融資新渠道。據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平臺有185家,僅2015年我國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籌款金額就在45億元左右。
為“走出去”企業保駕護航
跨海而建的港珠澳大橋,通過銀團貸款模式,中行廣東省分行牽頭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其提供了294億元的總授信額度。以“一帶一路”沿線重大項目作為突破口,我國銀行業不斷加大對“一帶一路”戰略的金融支持力度,并為“走出去”的企業保駕護航。
“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主動應對全球經濟形勢變化、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近年來,我國銀行業不斷豐富海外產品和服務,為“走出去”企業境外投資提供流動資金貸款、銀團貸款、出口信貸等多種信貸支持。目前,我國銀行業支持“一帶一路”沿線項目范圍已覆蓋鐵路、公路、機場、通信等重點行業和領域。
與此同時,我國銀行業海外網絡不斷完善,截至2015年9月末,中資銀行已在5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1200多家分支機構。伴隨銀行業“走出去”的步伐,“引進來”也有所突破。截至2015年9月末,共有52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在華設立了40家外資法人機構、109家外國銀行分行和174家代表處。
為“走出去”企業保駕護航的不乏保險機構的身影。2014年8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更是提出,要加大保險業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力度,著力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的作用。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出口信用保險規模不斷擴大,共為6.3萬家出口企業提供了4540.2億美元的風險保障。同時,建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為我國裝備制造企業提供風險保障164億元。
此外,“滬港通”開閘、“深港通”含苞待放、QFII、RQFII不斷擴大,A股納入富時過渡指數等一系列嘗試和探索,也在助力我國資本市場逐漸跟上國際市場“節拍”。
“滬港通的順利開通和平穩運行,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上交所理事長桂敏杰明確表示,截至去年11月16日,“滬港通”運行一年,累計交易金額2.1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滬股通”累計使用總額度1207.06億元人民幣,占總額度的40.24%,“港股通”累計使用921.48億元人民幣,占總額度的36.86%。
備受國際資本市場關注的“深港通”正在蓄勢待發。2015年12月30日,深交所明確表示,2016年要加快跨境合作,在更高起點推進市場雙向開放互通,積極爭取“深港通”盡快啟動。同時,我國QFII、RQFII規模不斷擴大,國際知名指數公司富時將A股納入全球過渡指數計劃,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取得積極進展。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