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我國金融業(yè)發(fā)展極不平凡的5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一行三會等有關部委的具體指導下,金融業(yè)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不斷提高,支持結構調整的力度進一步加大,風險防范和化解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
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
“十二五”期間,我國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持續(xù)推進,并在2015年邁出關鍵性一步。近20年來,從放開貨幣市場利率管制開始,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漸進式推進,2013年放開貸款利率,2015年10月24日起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由此,利率管制基本取消,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歷史性進展。同時,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2012年擴大至上下1%,2014年3月擴大至上下2%。去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人民幣匯率浮動區(qū)間拓寬,市場化程度提高。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會繼續(xù)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更大程度地發(fā)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機制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民營銀行獲批設立是“十二五”期間銀行業(yè)改革的一大亮點。隨著民營銀行、融資擔保和金融租賃等行業(yè)改革發(fā)展的指導意見相繼出臺,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yè)已基本常態(tài)化。截至目前,已開業(yè)5家民營銀行、7家民營金融租賃公司、33家民營企業(yè)集團財務公司和2家民營消費金融公司。各民營銀行專注于目前金融服務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探索創(chuàng)新差異化、特色化經營模式,拓展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
同時,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和郵儲銀行機構改革也全面推開。2014年12月、2015年3月,國務院先后批復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改革實施總體方案、國家開發(fā)銀行深化改革方案和中國進出口銀行改革實施總體方案;2015年6月,交通銀行深化改革方案獲國務院批準同意,包括優(yōu)化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深化內部改革等內容;郵儲銀行深化股份制改革取得階段性進展;農村信用社縣市統(tǒng)一法人改造基本完成。
保險業(yè)也迎來市場化改革的春天。人身保險領域在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先后完成了“普通型、萬能型、分紅型”三步走的改革路徑,全面實現了人身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將前端產品定價權交還保險公司,后端準備金評估利率由監(jiān)管部門根據“一攬子資產”的收益率和長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等因素綜合確定,通過后端影響和調控前端合理定價,有效管控了經營風險。財產保險領域里醞釀已久的新商業(yè)車險費率改革也于2015年6月1日正式啟動,此項改革意在建立一個市場化的條款費率形成機制,讓商業(yè)車險費率水平與風險更加匹配。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