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強文化發展戰略研究,從全局出發構建國家的文化立國戰略;大力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為重點;要提高公民的文化素養,營造社區文化氛圍,增加產品的文化符號,進行企業文化建設,進而擴展到地區、國家的層次。
2.提高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
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調動一切可用資源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一方面,要加大文化活動創新、項目創新、載體創新力度,培育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態,確保文化活動更好滿足群眾需求;推出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活動,把“群眾演、群眾看、群眾樂”的文化舞臺搭到群眾家門口;另一方面,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文化產品供給機制,探索開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動式、菜單式服務,實現文化產品定制化配送與運營,推動文化服務供給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推動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向農民工、老年人、少年兒童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開放,通過量身打造的“文化訂制”服務,讓特殊群體也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陽光。
3.加大文化產品生產投資,優化文化產業投資結構
為了建設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將文化產業建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一是要提高現代新興文化產業比重,提升文化產品科技含量。以網絡服務和信息咨詢業、文化電子商務、文化旅游等為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應采取措施加快發展速度,提高比重,形成主導地位。同時,要用高新技術手段改造傳統文化產業,加快開發新興文化產業,努力提高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市場競爭能力;二是打造更多的大型文化集團,提高文化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三是大力發展信息產業,以信息產業帶動文化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數字電視、數碼電影、寬帶接入和視頻點播、電子出版和數字娛樂等新的文化產業群有較大的發展前途,將成為文化產業的主流,在文化領域的廣泛運用和創新發展趨勢非常明顯,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給文化產業形態、發展方式、產業模式帶來重大變革,促進文化產業加快轉型;四是理順文化產業內的各個鏈條、環節、要素之間以及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關系,建成良性互動機制。
4.擴大文化消費,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強勁的需求動力
雖然目前文化產業有著巨大的文化消費空間,但城鄉居民的消費潛力卻一直沒有很好發揮出來。文化消費作為文化產業鏈上的終端環節,有文化消費才會有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與空間,因此如何刺激文化消費需求就顯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