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樹立“文化+”的戰略思維。要以“全鏈接”“零距離”的理念看待“文化+”,實施“文化+”戰略,把文化產業上升到創意產業、創意經濟、文化經濟的時代潮流中加以認知和把握。在經濟社會發展頂層設計中,要以“文化+”為指導和前瞻,高度重視提升社會發展中文化的重量、經濟結構中文化的體量、各產業產值中文化的分量、商品價值中文化的含量,真正使“文化+”成為經濟社會全領域的治理、經營和發展理念。
牢固樹立“文化+”的市場意識!拔幕辈皇菭繌姼綍,它必須順應市場經濟規律,與市場各要素實現無縫對接。要善于統籌國際國內兩大市場,把握宏觀經濟與區域經濟不同走勢和需求,準確選擇“文化+”的切入點、結合點、增效點及其內容,創新適應市場,富有吸引力、競爭力、生命力的新業態和新產品,賦予勞動力更高文化素養,賦予生產資料更多文化元素,賦予生產工具更強文化塑造功能,賦予產品更多文化內涵!拔幕痹杏奈幕a業,生命力在于文化創意,要加快“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立足市場高端前端,推陳出新,使最新的文化創意從工廠走向市場,保持“文化+”的主動權、主導權和衍生力。
充分發掘文化潛力。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科技文化、精神文化、軍事文化自成體系又獨具特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豐富多彩、競相綻放……與之形成反差的是,我們對文化資源的利用尚存不足。各地、各領域、各行業浩如煙海的產品中,還有諸多城市沒有文化標識、大量產業沒有文化符號、不少產品沒有文化識別,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國貨起著“洋名”、掛著“洋品牌”、推崇“國際口味”。正是因為這種文化上的不夠自信和自覺,使得不少地方、領域、行業、產業、產品守著文化金山過窮日子。為此,我們必須樹立并踐行“文化+”的理念,深入發掘、精于選擇、善于利用文化資源,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繁榮。
兼顧經濟與社會兩個效益!拔幕贝呱漠a業、產品,必然承載著經濟和文化雙重屬性,而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社會主義文化產業必須遵從的基本法則。因此,社會責任必須是文化產業的第一責任,社會效益必須是文化經濟的第一效益。這就要求“文化+”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文化方向,弘揚社會主義文化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文化+”的理念,必須堅持中華優秀文化和先進文化,而不是為了經濟效益而良莠不分。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