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文化更加自覺、主動地向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滲透,其核心是賦予事物活的文化內核、文化屬性、文化精神、文化活力、文化形態和文化價值,為事物植入文化的DNA。
文化+民族,為民族注入凝聚力、向心力和內生力;文化+社會,使人類社會智慧能動、有機有序、不斷進步;文化+中國,推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文化+城市,使城市成為智慧的家園;文化+文化,催生文化自覺,在包容多元中推動文化繁榮,滋潤和諧社會;文化+旅游,賦予旅游人文的魅力和鄉愁的慰藉;文化+產業,搭建起產業攀緣上升的云梯,為老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催生新產業、新創意、新業態,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繁榮;文化+商品,賦予商品思想的內核和精神的重量;文化+經濟,催生出“互聯網+”等無限空間,打造強勁經濟引擎;文化+科技,促使科技在文化的滋養下加速發展,為人類社會迎來高度智慧的信息時代;文化+“互聯網+”,提升“互聯網+”的附著力,使互聯網的觸角延伸到人類社會每個角落,也使文化滲入人類生活,成為經濟社會“云”運轉的潤滑劑……“文化+N”,拓展無限空間,注入無窮潛力,催生出不盡的創意創新創造。
在文化產業迅猛發展的今天,“文化+”越豐富、越深入、越廣泛,經濟越強勁、越發達、越繁榮。文化與經濟的聯姻,使得經濟在文化的基因中裂變,文化在經濟的承載下綻放,其構建形成的產業,以文化為魂,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鏈接市場、親和大眾,并因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兼容性而充滿生命力。由此可見,“文化+”能夠為經濟、產業乃至社會的發展注入文化內核、文化元素、文化細胞和文化支撐,它為經濟社會的劃時代發展開辟了新空間。
“文化+”的現狀與發展前景
事實上,人們早就在享用著“文化+”的恩惠。我國的不少老字號,例如“王麻子”剪刀,就是因為注入了“王麻子”的手藝文化而名利雙收。而“文化+”的自覺,則起源于第三次工業革命之中,并成為先驅們決勝市場的秘密武器。例如,文化+產業,使產業孕育出新概念,日本的汽車工業就早已摒棄了“交通工具”的單一理念而注入流線形感官設計、舒適度人文關懷和微空間通訊、辦公、娛樂等多重功能,使得“新概念”汽車風靡世界;文化+競爭力,云量的創新創造和發明使全球進入知識產權時代,創造還是制造,決定著全球經濟板塊的海拔高度;“文化+”催生的廣告業更是促使產業和產品的競爭演變成文化的競爭。現階段,“文化+”衍生的文化產業業已成為朝陽支柱產業。當今主要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產值占GDP的份額分別是:美國31%、日本20%、歐洲國家10%-15%、韓國15%。在我國,文化產業產值占GDP較大比重的是北京和上海,北京2014年為13.1%,上海2013年為11.5%。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