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其重要性在各種領域日益凸顯,包括農業、塑料、清潔產品等行業,且作為現代工業的核心原料,石油已成為各發達國家競相爭奪的重要戰略資源。未來,石油必將在軍事領域擁有更重要的角色,鑒于其不可再生性,任何一國均需謹慎對待其開采與使用問題。
過去,中東地區憑借豐富的石油儲備,掌控著全球石油市場的主導權。然而,石油的稀缺性逐漸暴露,導致中東石油產地的競爭愈加激烈,特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勢力,對此地的野心日益膨脹。雖然中東石油儲量豐富,曾占全球總量的50%,但隨著全球對石油需求的增加,其儲量終有耗盡之日。
相比之下,中國雖常被西方國家視為石油貧瘠國,但實際上,中國的石油狀況并非如外界所言。早在1859年,美國便在賓夕法尼亞州泰塔斯維爾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而在此前的1303年,中國早已在延長縣南迎河發現了一口油井,當地人號稱“歲納一百一十斤”。這便說明盡管技術限制阻礙了石油的充分利用,但并不意味著中國缺乏石油資源。
20世紀20年代,美國權威人士斷言中國無法產出大量石油,其儲量僅占全球的百分之一,是石油前景最黯淡的國家。然而,中國科學家們并未因此氣餒,反而激發了更大的斗志。李四光先生堅持認為中國并非無油可采,而是尚未充分開發。正是以此精神,中國在1959年成功開發出了大慶油田,震撼全球。
1949年建國伊始,我國已知石油儲量僅為12萬噸。然而,1963年大慶油田的發現令我國石油儲量大幅飆升至648萬噸,增長了近500倍,令國人振奮。同年,我國宣告基本實現石油自足。大慶油田的成功開發使國內外認識到我國石油儲備雄厚度,且具備大規模開采能力。
依托大慶油田開發技術,我國相繼在勝利、大港、江漢、吉林等地掀起石油大會戰,成功建設數座大型和中型石油基地。截至1978年,我國原油產量突破1.04億噸,擺脫無油國標簽,成為世界第八大產油國,令西方驚訝不已。
此后,我國不斷提升石油勘探技術水平,掌握深海油田開采技能。全球首個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由我國自主研發,其龐大身軀宛如海上城市,穩固如山,即使遭遇十級狂風仍能保持穩定運行,極大提升海上石油開采效率。目前,深海一號的12口高壓氣井年產量高達45億立方米。
然而,以上成果僅僅只是我國深海石油資源的一角。據估算,我國深海石油儲量有望達到驚人的550億立方米。可以看出,我國早已不再是過去那個缺乏石油的國家,現今石油不僅供給國內,還出口全球。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已同24個國家簽署115項油氣合作協議,至2018年底,我國海外油氣權益產量已超過2億噸。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