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積極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飛輪、壓縮空氣、氫(氨)儲能、熱(冷)儲能等。隨著我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占比逐步提高,其發電的不穩定性導致電網輸配電壓力加大,與此同時夏冬兩季用電高峰、日間用電負荷的波動性,對電網安全性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儲能技術具有響應快、配置靈活、建設周期短等優勢,可在新能源比重不斷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重要調節作用。據統計,截至2021年年底,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570萬千瓦,比2020年增長超七成,新型儲能發展大幅提速。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目前國內新型儲能仍處于商業化向規模化發展階段,面臨運營成本高、市場參與度低、盈利模式單一等堵點,需要相關產業政策法規扶持和指引。今年3月份,《“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出臺,為新型儲能發展指明了方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是首個國家層面上針對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行的政策文件,地方配套政策以及實施細則有望陸續出臺,政策制度保障逐漸完善,將促進新型儲能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是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快速增長,促進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5月末,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11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超過四成;1月份至5月份,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4349萬千瓦,占全部發電新增裝機的82.1%,成為發電新增裝機主體。可再生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重要支撐,將促進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6月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印發,我國可再生能源將由能源電力消費增量補充轉為增量主體,由政策驅動發展轉為市場驅動發展,規模化開發的同時,以高水平消納保障電力穩定可靠供應。可再生能源的高質量發展需循序漸進,實現供給與消納規模化增長的同時逐步提質增效,持續推進技術進步、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解決穩定性可靠性等關鍵問題,實現由補貼支撐發展轉為平價市場化發展。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