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作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方案》對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治理、形成減污降碳協同推進工作格局、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
“綠色低碳,節能先行”的理念早已經融入中國各地發展的實踐中。
綠色發展一步一個腳印
10年來,堅持綠色發展,向低碳轉型,中國一直在行動。2021年,中國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到56%,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增長到16.6%左右。
“十四五”時期,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環境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同過程特性和排放時空一致性特征,化石能源消費、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居民生活等均是環境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這意味著減污和降碳具有一致的控制對象,兩項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說。
在頂層設計指引下,各行業、企業的紛紛積極行動,讓綠色發展的成色更亮。
生態環保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與修復、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具有重要支撐和保障作用。前不久,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布《加快推進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全力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綱要(2021-2030年)》,明確到2030年,基本建立適應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與修復、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碳達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需求的現代生態環保產業體系。
在上一個冬天,山東海陽國家電投“暖核一號”項目完成了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供暖季保供任務,保障了20萬居民溫暖過冬。據介紹,該供熱項目從核電機組抽取高壓缸排汽作為熱源,在物理隔絕的情況下,進行多次熱量交換,通過供熱管網將熱量送到用戶家中,同比核能供熱前節約了原煤消耗1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3萬噸。
綠色低碳氛圍更加濃厚
“全國低碳日”自2012年設立以來,已經走過了10個年頭。近年來,中國各地和各行業結合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了各具特色的行動,增強了全民節能意識,綠色低碳的社會氛圍越來越濃厚。
2021年,擁有250多萬人口的浙江衢州迎來綠色低碳轉型的新事物——碳賬戶。試點一年多以來,居民碳賬戶已超過230萬個。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