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烏沖突升級,對全球能源市場帶來沖擊,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攀升至每桶140美元,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能源價格高企給世界經濟增長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凸顯確保能源安全與推進能源轉型的重要性。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期,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必須把能源安全放在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同時,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也給能源保供與綠色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國能源安全應立足“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煤炭在我國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資源儲量中占比94%左右,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短期內,煤炭仍是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壓艙石”,支撐能源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穩定器”。去年我國部分地區搞運動式“減碳”、踩“急剎車”,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電力供應緊張。此次俄烏沖突導致歐洲能源危機愈演愈烈,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歐洲國家能源轉型過快過猛,新能源青黃不接時,能源對外依賴度偏高,一旦出現“黑天鵝”或“灰犀牛”事件,能源危機就會如影隨形。
事實證明,能源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堅持通盤謀劃,先立后破,不立不破,能源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把煤炭當作“壓艙石”的同時,要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持續推動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
為了更高質量保障能源安全,必須建立多元的能源供應保障體系。在能源低碳清潔化轉型的驅動下,各國對油氣資源的爭奪更加激烈。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較高,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也不低。為穩定油氣保供,我們一方面需要大幅增加油氣勘探開發投入,推動油氣增儲上產;另一方面,應把油氣儲備體系建設擺到與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同等重要的位置,健全油氣供應保障和儲備應急體系,提高各種極端情況的油氣供應保障能力。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在保證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我們要有序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這既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需要,也是降低我國對國際油氣依賴度、提高能源自給率的重點方向。
從全球來看,經歷此次能源危機,歐洲各國紛紛表示加大可再生能源部署,加速向新能源領域全面轉型。例如,德國最近宣布,到2035年100%的電力將來自可再生能源。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新能源領域的國際競爭將加劇。如何在新能源領域掌握更多先機,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贏得更多優勢是關系到我國未來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的重大戰略選項。
抓緊部署新能源前沿技術研究。應依托能源領域優勢企業布局設立一批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重點圍繞氫能等新能源生產消費、多能互補技術、高效低成本儲能、智能電網運行等領域,推動技術協同攻關,解決“卡脖子”難題,鍛造可再生能源關鍵技術長板,支撐引領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