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新形勢下高比例新能源消納
近年來,在政府、發電企業、電網企業、用戶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消納取得顯著的成就,棄電量、棄電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國網公司今年也提出力爭將新能源棄電率控制在5%以內?紤]國家能源轉型要求、發電成本下降等因素,“十四五”期間新能源增長動力依然強勁。
規模上,結合我國要實現2030、2050年的減排目標,預計國網公司經營區“十四五”期間新增新能源規模至少約2.3億千瓦,2025年總規模達到至少6.5億千瓦(全國為7.5億千瓦,太陽能發電的裝機增長快于風電)。
布局上,應堅持新能源集中式與分布式開發并舉,進一步向東中部地區傾斜。統籌開發陸地集中式風電場與光伏電站、海上風電、分散式風電以及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新增裝機占國網公司經營區全部新增規模由54%增至61%,并需要繼續調控西部北部地區新增規模。通過優化新能源布局,充分利用東中部地區的消納市場空間,更有助于實現5%棄電率控制目標,還可以提高全國新能源裝機規模約1000萬千瓦,降低約500萬千瓦靈活調節電源的需求。
消納指標上,建議考慮適度放寬棄電率指標,樹立新能源消納的“利用率”理念,即采用以全社會電力供應總成本最低為原則的新能源消納指標。同時,需要科學界定新能源棄電的統計方式和標準,例如,對于山東等東中部省區,新能源棄電主要發生在春節等節假日期間,建議不計入棄電統計。這樣既具有更好的系統整體經濟性,也有利于支撐更大的新能源開發規模,提高新能源發電量占比。
消納市場機制上,目前仍然存在市場機制不健全、不完備的問題。例如,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購與市場化交易如何銜接?新能源如何參與現貨市場試點,如何設計火電參與市場交易電量比例促進新能源消納?如何進一步完善輔助服務市場,充分調動火電機組參與調峰積極性?此外,還應及時研究解決政府主管部門前不久發布的《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在實施中可能面臨的問題,加快消除跨區跨省市場壁壘現象。這些問題都需要深入研究。
第五,跨區電力輸送規模及能力
從送電規模來看,我國西電東送、北電南送規模在“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擴大,陸續投產陜北—武漢、白鶴灘—江蘇等多條重要跨區輸電通道,合計新增跨區輸電容量5000萬千瓦左右,將顯著緩解華北、華東、華中等受端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的壓力。
從通道能力建設來看,當前,受多重因素影響,部分跨區輸電通道尚未達到設計輸電能力,國網公司正通過加強送受端電網建設、推動落實配套電源、組織跨區市場交易等舉措,全力提升跨區輸電能力,預計今年將合計提升1400萬千瓦左右。展望“十四五”,新增的跨區輸電通道應充分利用技術和市場的力量,提升受端交流網架的匯集與疏散能力,優化送端新能源和其他電源的匹配比例,完善網架結構、打破省間壁壘,進一步提升跨區輸電通道利用水平。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