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22年以來,能源短缺的話題縈繞能源界,歐洲等能源短缺的地區重啟煤電、挑戰碳目標的動作讓行業擔憂:能源轉型是否停滯,“開倒車”是否會成為趨勢?分析認為,能源短缺并不會持續,而是在短期內、局部的供需失衡,長期來看能源轉型仍將是大勢所趨。能源短缺對氫能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近期歐洲地區能源短缺的形式有所緩解,首先表現在天然氣價格、電價和碳配額價格的持續走低。分析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1.歐洲地區的天然氣補庫進展順利,庫容率超過90%;2.近期歐洲地區天氣較為溫和,對暖冬的預期較強;3.前期歐洲某國表示希望在土耳其建設向歐洲供氣的最大樞紐,被認為是一定程度的動蕩緩和。但由于真正的冬季還沒到來,很難說冬天的能源是否會短缺,價格是否會維穩。同時,從近期的地緣動蕩來看,各方針對能源的打擊(如北溪受損、多地能源設施受損等)讓各國重新開始反思現有的“建立在全球市場流通基礎上的能源安全”。這一擔憂也或將影響后期各國之間的能源格局和合作方式。
對于我國而言,一方面上述能源問題同樣值得我國注意,原油、天然氣的高對外依存度同樣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我國能源轉型的道路從未改變,步伐堅定。近期我國再次表示要“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確保能源安全”等。同時,能源的低碳綠色發展也不會因為能源短缺而停下腳步,“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將堅持低碳綠色發展的正確軌道,與全球各國共同實現《巴黎協定》目標。
以上對于能源短缺的分析,對于氫能而言既是挑戰也是大機遇。
挑戰方面,綠氫的基礎是綠電,在能源短缺或者說結構性的能源失衡的時期,電力重新成為了“稀缺且昂貴”的商品,這樣必將影響氫的生產成本。歐洲等地的電價市場化程度高,電價波動大,當電既缺又貴的時候,必然首先用于支撐正常的生活生產,而氫能在當前技術仍不成熟、成本相對偏高的情況下,研發和推廣必然受到影響。即便在電價受宏觀調控的我國,電力仍然是一種緊缺的資源,從今年的電力數據可以看出來,用電量仍然呈漲勢,且我國為了保證電力供應,加大煤炭的生產并著力穩定煤炭價格,可以說我國當前電力的供應充足來之不易。而新能源發電體系的建設需要時間和投資,在當前的國際環境和經濟環境下難言能維持前期的高速發展,因此對于氫能而言或將受到一定的影響。
同樣的,能源短缺也對于氫能而言也是一場莫大的機遇。首先,對于我國而言,近期對于能源的定位并沒有因為全球的能源短缺而擾亂節奏,依然堅持“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而已經上馬或者即將上馬的風光伏消納除了并網外(并網需要大規模輸電設施建設,非一日之功),也需要匹配相應的儲能,氫能的存在就是良好的儲能手段。對于國外而言,能源短缺是人禍而非天災,在深層矛盾無法解決的前提下,“替代貨源”一方面比較緊張,另一方面也不那么可靠;而一味地消耗庫存并非長久之計,發展新型能源仍是根本之道。旱則資舟,水則資車,此時各國更需要堅持推進新能源的建設發展,以防后患。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