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國東航、中國石化、中遠海運聯合在上海舉辦我國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認證儀式,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分別向三家企業頒發我國首張碳中和石油認證書。
何為碳中和石油?該項目從石油開采、運輸、煉制,到產品儲存、消費等各環節,測算出全生命周期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然后進行同等當量的中和。
碳中和原油產自中國石化在安哥拉的份額油,總量3萬噸,由中國石化所屬聯合石化負責進口,中遠海運作為承運方,行程9300余海里,運抵我國舟山港,經過二程船運輸,在中國石化所屬高橋石化進行煉制,共生產8963噸車用汽油、2276噸車用柴油、5417噸航空煤油,以及2786噸液化石油氣、6502噸船用柴油、2998噸低硫船用燃料油。
中國東航將使用這5417噸航煤,預計在今年10月至12月期間,選擇精品航線,打造碳中和航班,吸引旅客參與互動,攜手擦掉天空中的碳足跡。
根據自愿抵消原則,中國東航通過購買林業碳匯、可再生能源等具有社會貢獻力的碳抵消產品,抵消航空煤油燃燒的碳排放,實現航班運行階段的碳中和;中國石化承擔了本次原油開采、儲存、加工、石油產品運輸以及車用汽油、車用柴油、液化石油氣燃燒的碳排放抵消責任;中遠海運承擔了原油運輸和船用燃料油燃燒的碳排放抵消責任。
三家公司通過積極實施節能減排策略及購買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來抵消石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減排項目主要包括江西豐林碳匯造林項目、大理州賓川縣干塘子并網光伏電站項目、漢能海南州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共和5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南京金陵天然氣聯合循環并網發電項目、黑龍江密山林場(柳毛)風電廠項目、山東中廣核沙溝風電場一期工程項目、湖北省京山縣農村戶用沼氣項目等,在資助邊遠地區發展農林種植業、開發低碳綠色能源以及扶貧脫貧的同時,實現了完整意義上的我國首船碳中和石油。
綠色是我國經濟社會新時代發展的核心理念,也是航空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底色。在全球氣候治理的背景下,中國東航一直在積極探索深度脫碳的路徑,提出了包括飛機技術革新、能源結構轉換以及市場化機制的一攬子減排舉措,展現了民航央企對待綠色發展的堅定決心。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東航集團董事長劉紹勇提出,2019年數據顯示,全球民航飛機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比重約2%,旅客人均碳排放202千克。中國民航飛機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比重約1%,旅客人均碳排放176千克,民航業碳中和的意義重大。
早在2013年,中國東航與中國石化兩家單位在上海成功完成了中國自主研發的1號生物航煤首次試飛。近年來,中國東航通過“一滴航油、一滴汽(柴)油、一度電、一滴水、一縷陽光”的“5個一”工程,科學推動節能降碳,最小化航空運輸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為旅客創造更加綠色的飛行選擇。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