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還創新形成全球資源評價、復雜碳酸鹽巖油氣藏高效開發、超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等關鍵核心技術,強力支撐乍得等4個億噸級區帶、巴西17億噸大油田的發現,助力中東油氣合作區上產1億噸。
得益于“十三五”時期油氣田開發技術的革命性進步,2020年,中國石油歷史上首次實現國內年產油、氣當量和海外油氣權益產量當量3個“1億噸”。
煉油化工技術實現“新跨越” 支撐石化轉型升級呈現“新格局”
進入新時代,煉油化工行業將從大量生產成品油支撐經濟建設逐漸轉向供應清潔能源和高精尖新材料產品轉變。為此,中國石油自主開發煉油化工新技術,在結構上提升清潔能源和新材料供給能力,不斷填補高精尖產品國產空白,推動石化產業不斷轉型升級。
“十三五”以來,在煉油方面,中國石油千萬噸級大煉油技術全面優化升級,自主研制生產的FCC系列催化劑在國內外29套裝置推廣應用;自主開發的國V/國VI標準汽、柴油生產技術累計生產清潔油品超過2億噸。
昆侖潤滑高鐵齒輪箱專用油是中國第一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齒輪油產品,成為80%京滬線“復興號”的專用油;超高壓變壓器油成為特高壓輸電工程唯一指定用油;機場跑道專用瀝青在昆明新機場4F級跑道等近十個機場跑道使用。
在化工方面,中國石油成功研發應用百萬噸乙烯成套技術、天然氣原料大型氮肥成套技術、化工特色產品技術、高附加值聚烯烴新產品、高端合成橡膠成套技術、百萬噸級PTA成套技術等,化工技術整體水平實現新跨越。
自主開發的百萬噸級乙烷制乙烯成套技術成功應用于長慶、塔里木兩個國家級示范工程,促進了天然氣資源的高值利用,鞏固了中國石油在乙烯行業的技術優勢地位。
在蘭州石化建成了國際領先的石化領域醫用聚烯烴潔凈化生產基地,開發出多個醫用聚烯烴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形成了完全自主的醫用聚烯烴產業鏈;去年新冠疫情來襲,以最快速度實現了抗疫急需熔噴料開發生產。
獨山子石化生產的環保型溶聚丁苯橡膠,為輪胎企業提供了環保、節能、安全的原材料;成功開發系列a-烯烴、ABS樹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TG共聚酯等特色新產品,支撐化工產品持續向“高端與專用”邁進。
工程技術裝備制造涌現“新利器” 比肩世界先進水平“新高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十三五”以來,中國石油著力攻克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了一批制約主營業務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打造了一批挺進世界第一方陣的工程技術利器。
自主研發的系列物探核心裝備和大型軟件,已具備全球最強陸上勘探、海底節點勘探技術服務能力,技術總體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可大幅度降低作業成本,顯著提升勘探成功率。中國首套自主知識產權的超大型地震數據處理解釋一體化軟件GeoEast,讓世界石油勘探用上中國“芯”。一體化海底節點地震勘探配套技術(OBN),使中國石油成為全球海洋物探市場的重要參加者和主要競爭者。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