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油開采示意圖
相比之下,我國的陸相頁巖油在開采性能上明顯處于劣勢:有機質含量偏低、脆性低、壓力系數低、泥質含量高、原油粘度高(流動性低)、驅動能量不足。在我國探明的陸相油頁巖中,90%以上都屬于中低熟度,只有一小部分的有機物轉化成了石油,無法通過現有的技術手段直接開采。
第二,原油開采技術(尤其是儲層改造技術)水平存在明顯差距。
美國等發達國家實現了油頁巖的地下原位開采,省去了開采運輸礦石和地上加工的步驟,直接在地下對頁巖油層進行加熱,原位裂解,通過采油管將原油輸送到地面。相比于我國的地面干餾,原位開采顯然更有優勢,污染少、耗水量小、產物品質好、開采效率高,這一技術也是我國目前的科研攻關方向。
中國的頁巖油革命,加大研發成本是關鍵?
說到底,頁巖油的開采還是依賴于技術因素,而技術的進步離不開研發資金的支持。我國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和單位先后投入了4億元用于研發原位轉化開采技術,民營企業也注入了一定資本,但總體投入并不多。
再看看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頁巖油氣的開發投入已有60多億美元,其中技術研究和相關理論的投入就多達20億美元。《美國能源法案》中亦有明確規定:在未來10年內,每年將投入4500萬美元用于頁巖油等非常規油氣的技術研發。
相信隨著我國頁巖油氣革命的啟動,國內技術研發的投入也會逐漸跟上。屆時,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采油成本逐漸降低,商業化開采才有望成為現實。對于這一新的機遇,我們不妨共同期待!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