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研究所與中國投資協會合作發布的《零碳投資:來自中國碳中和目標的機遇》報告指出,到2050年,資源回收、能源效率、數字技術、需求方電氣化、零碳發電、儲能、氫的市場規模將達到近15萬億元人民幣(2.32萬億美元)。此外,預計到2050年,這七個領域的利益相關者將直接或間接利用約10.8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
這七個關鍵領域包括:
1.資源回收
到2050年,鋼鐵,水泥,鋁和塑料三個關鍵領域的資源回收將創造4,300億美元的市場,并在2020年至2050年之間實現400億噸的碳減排,這意味著零碳轉型對碳減排的貢獻超過30%。
到2050年,用于電力系統中能量存儲的二手EV電池的市場規模將至少達到177.3億美元,因此電池回收不僅有益于經濟,還有助于確保環境的可持續性。電動汽車電池回收的巨大市場潛力背后的推動力將包括對能量存儲的需求不斷增長,電動汽車報廢電池的供應不斷增加,有利的政策環境以及積極的市場氛圍。
2.能源效率
能源效率有望在幫助中國實現零凈排放目標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盡管中國成功地利用能效來使其能源行業脫碳并確保其電網的可靠性,但要確保該行業得到充分利用,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在2006—2016年期間,中國在能源效率方面的總投資達到3.25,00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44.1%。
工業能效是中國提高整體能效的重中之重,落基山研究所倡導中國政府和能源效率利益相關者關注四個主要領域:改善通用設備的能源效率,余熱和壓力的級聯利用,基于數字和智能技術的流程和系統優化,節能技術在特定工業過程中的應用,以確保該行業得到充分利用。
3.數字技術
基于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數字化轉型正在改變著全球經濟的各個領域,并將成為能源系統優化的加速器。研究指出,到2050年實現中國的零碳能源轉型將需要深度電氣化,而近75%的能源將來自可再生能源。
預計數字化將幫助中國進一步加強其能源管理。物聯網在能源管理中的應用預計將使工業/制造設備的能源消耗大約減少0%~15%。在工廠數據中心中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可以將冷卻系統的能耗降低40%,并將整個系統的能源效率提高15%。
4.建筑電氣化
該報告倡導中國在制冷、照明和家用電器100%電氣化之后,使建筑物的采暖和烹飪電氣化。電加熱和烹飪將帶來巨大的新市場和減少碳排放的潛力。
5.可再生能源發電
電力部門約占全社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40%,這主要是由于火力發電廠燃燒化石燃料所致。因此發電的脫碳對于整個經濟的減排至關重要。根據能源轉型委員會的分析,到2050年,中國近65%的總發電量將來自風能和太陽能,其中10%來自核能,14%來自水力發電,10%來自生物質,以及4%來自改造后的天然氣廠碳捕獲,使用和存儲。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