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氫能還將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在終端應用的整合。謝宏文表示,可再生能源制氫可提供靈活性,以適應電力系統中不斷增加的可再生能源電力份額,氫氣有助于實現電力系統與工業、建筑和交通運輸部門之間的“產業互連”,提高靈活性,同時促進可再生能源與電力系統整合。
核心技術要實現自主可控
當前,我國氫能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但研發創新能力和技術進步很快,隨著中國石化、國家電投等諸多央企的入局,以及一批有實力的跨國公司向我國氫能市場聚集,極大加速了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進程。
據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發展規劃首席專家江寧介紹,中國石化將在現有的煉化、煤化工制氫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氫氣生產利用規模,大力發展可再生電力制氫,并積極利用邊際核電、可再生能源棄電、電網谷電等制氫,持續優化氫氣來源結構,利用“綠氫”實現煉油化工領域碳減排。
除了各大央企積極布局,一些知名新能源企業也在著力進行氫能應用模式的探索,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對氫能分布式應用的創新實踐就成為典型代表。該公司總裁助理戴駿介紹,氫能分布式發電是跨領域、跨行業的應用結合,包含輸配電、電源、儲能、氫能等產業,他強調,“氫電體系是未來能源結構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未來氫能的發展路徑,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柴茂榮建議,為了推動成本下降,首先要在核心技術上實現自主可控,同時以一家大型企業牽頭,帶領一批零部件企業聯合攻關,形成規模效應。
恩澤基金總經理周雨萱則表示,氫能發展必須具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首先是建立氫氣制、儲、運、加供應鏈;其次是與應用場景相結合;最后是資金和資源。只有三大要素協調發展,才能形成健康的良性循環,打破雞生蛋和蛋生雞的邏輯困局。
而從多能互補的角度來說,謝宏文建議,中國應大力開展可再生能源與氫能融合發展建設,實現“兩中心、三基地”的建設布局。同時,通過風光氫高比例耦合技術研究、氫能制儲加一體化示范項目、交通領域“風光+綠氫”體系項目孵化、化工領域 “綠氫”對“灰氫”部分替代的解決方案等專項研究和示范項目,提高可再生能源與氫儲能耦合比例,助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帶動氫能產業發展。
“氫能產業供應鏈的發展需依靠上游產業鏈制氫、儲運、加氫各環節的整合,采用更高效的氫氣制取方式和更安全的氫氣運輸渠道。”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氫能技術總監李懷恩表示,從長遠看,隨著用氫需求的擴大,結合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制氫加氫一體站、經濟高效的集中式制氫、液氫等多種儲運路徑并行的方案將是主要發展方向。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