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作為一種重要資源,其應用范圍也十分廣泛,雖然我國境內的石油資源也較為豐富,但從人口基數以及長遠角度出發考慮,我國每年還是會進口大量的石油,來保證市場的正常供應,滿足大眾的需求。
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在2019年便進口了50572萬噸石油,一年后又進口了54239萬噸石油,在2020年這一年光是在進口石油上就花費了1.22萬億,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國每年在進口石油上的花費并不少。
但在花費大量金額進口的過程中,我國卻還對外出口了4574.29萬噸石油,并且還是低價出口海外,這在很多人看來,這樣一來一往的生意難道不是賠了嗎?我國為何要做這“賠本”買賣呢?
確實如果單從表面上來看的話,高價購入,低價賣出絕對是賠了,但我國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從國內現實情況,以及長遠角度出發考慮。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國從海外進口的并不是已經加工好,可供直接使用的石油,而是未加工的原油,而我國出口的則是已經加工好的成品油,那按照正常的思路,經過加工的不應該價格要更貴一些嗎?為何我國會將其低價出售呢?
確實在原油加工的過程中需要不少的費用,但實際上原油在開采的過程中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并且在開采的過程中還會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更主要的是,我國出口的這些石油,其實都是滿足國內需求剩下的部分。
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煉油技術也逐漸提高,在我國進口大量原油并對其進行加工之后,我國也儼然成為了一個石油大國,在滿足國內需求之后每年還會有所剩余,以2020年的情況為例,在這一年我國一共加工了6.72億噸原油,在滿足需求后,還剩下2.72億噸。
大眾都知道石油其實也是有保質期的,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使用完畢,那這些過期的石油也將會成為無用之物,在這個過程中我國還需要提供更多的地方予以儲存,所以在這種背景下,與其浪費資源,不如將其出口賺錢。
可既然選擇將多余的石油產能出口海外,為何不抬高價格呢?畢竟今年各國經濟開始恢復,對石油的需求更是與日俱增,我國石油為何還要保持高性價比的優勢呢?
不可否認我國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煉油大國,但在石油市場上依舊存在諸多競爭對手,例如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就異常豐富,我國要是想要留住客戶,勢必也要有屬于自己的優勢,高性價比便是其中之一。
一旦這個優勢消失,那在石油貿易方面將有可能會失去更多的合作伙伴,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也有可能會失去更多的投資方,所以從國際貿易長遠角度出發,我國還是堅持低價出售。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