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是不是一個國家在石油資源越多越好呢?不一定,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蘇聯。如果說導致蘇聯走向解體的原因是什么?石油,可以說是罪魁禍首之一。
面對不斷發(fā)展壯大的蘇聯,美國確實也做出了很多打壓的政策,甚至將蘇聯當成最大的競爭對手,采用石油打擊,直接點燃了蘇聯經濟的矛盾。為什么說蘇聯會因為石油戰(zhàn)爭而走向分崩離析呢?
蘇聯石油資源比較豐富,和現在的俄羅斯一樣,有大量的石油產出。在剛開始的時候,蘇聯的經濟體系還是非常健康正常的,但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由于內部鬧出了很多矛盾,最終導致了國內的經濟深受影響。
在這個時候,蘇聯最器重的是什么呢?當然是石油了,他們通過出口石油大賺特賺。由于蘇聯石油資源特別豐富,出口量也非常大,導致國家經濟發(fā)展重心完全依靠石油。忽視了農業(yè)生產。
要知道,農業(yè)種植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吃飯問題,糧倉安全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蘇聯卻犯了一個最為低級的錯誤,他們將這種權利交給了外國。在不注重農業(yè)生產的情況下,過度依賴石油出口來發(fā)展經濟,在糧食方面卻選擇大量進口。
一個國家若沒有基本的糧倉安全,就等同于埋下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在外匯收入方面的核心組成部分就是石油,這個出口外匯數量占到了外匯總量的54.4%。很顯然,石油出口成為了蘇聯的重要經濟命脈,也成為了致命的短板。
一直和蘇聯公開競爭的美國,正是看到了蘇聯過度依賴石油出口,才狠狠的抓住了蘇聯的經濟命脈,讓蘇聯毫無還手之力,最終導致經濟分崩離析,走向解體。當時美國又是如何對付蘇聯的呢?
原來,美國為了一擊致命,悄悄地和沙特聯合。在美國的授意下,沙特大量增產石油,從原來每天只能生產200萬桶的石油,日產量快速上升到900萬桶。與此同時,美國方面也沒有閑著,他們的石油日產量從300萬桶,快速飆升至800萬桶。
在美國和沙特紛紛加力的情況下,全球石油產量短時間內翻了好幾倍。全球石油產量快速上升,蘇聯產的石油賣不出去了,原本靠石油賺錢的蘇聯因為沒有了經濟來源,導致沒有錢從國外進口糧食,最終經濟崩塌,不得不走向解體的悲劇。
美國之所以在石油領域有很大的話語權,是因為他們掌握著石油的議價權,自從蘇聯解體之后,美國在這方面擁有了更多的主導權。我們前面已經說了石油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對于那些需要進口石油的國家來說,如果找不到石油資源,國家經濟會面臨危機;而出口石油的國家如果沒有掌控國際議價權的話,也很容易遭到打擊。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