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三季度原油進口量相對較低,但中東產油國仍在爭奪該地區的主導地位。
在沙特阿拉伯的帶領下,中東產油國繼續降價,以確保在該地區的市場份額。
來自俄羅斯和美國的原油只會增加亞洲市場的競爭
加入老張的社區,帶您了解有價值的實時資訊。
中東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正在爭奪亞洲這個最受重視的石油市場的市場份額,盡管過去三個月亞洲原油進口量相對較低。 冠狀病毒在三角洲地區的激增,以及今年夏天中東石油價格的上漲,使亞洲原油的總攝入量和海灣產油國的進口量都縮水。
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和整個亞洲原油進口疲軟,原因是價格上漲、對獨立煉油商的審查增加,以及夏季COVID的爆發,抑制了購買行為。
然而,隨著第四季度的臨近,以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為首的中東最大產油國開始向亞洲提供更多石油,這得益于歐佩克+減產的放松,并降低了它們的石油價格,以保持競爭力,重獲大流行病爆發以來損失的市場份額。
據估計,9月份亞洲原油進口仍然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原因是中東主要產油國的基準較高和官方銷售價格(Osp)上漲,與此同時,9月份的貨物在6月份和7月份被提名時,COVID案例也出現了激增。
9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平均降至每日962萬桶。下跌8.6%,上個月的數據顯示。上個月,原油進口繼續受到對進口、煉油業務和煉油商市場更嚴格監管。此外,9月份經濟活動放緩,原油進口進一步下滑。
亞洲石油總進口量從8月份的2324萬桶下降到9月的229萬桶/日。9月份亞洲原油進口量僅略高于7月份每日2261萬桶的進口量。
價格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是導致第三季度采購減少的原因之一,同時亞洲各地的燃料需求也在局部鎖定,以對抗德爾塔的變化。
沙特人在8月份提高了9月份的價格,但不得不與之競爭。廉價替代原油當時,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正在與美國和俄羅斯的COVID復蘇作斗爭。
根據最新的配額分配在歐佩克+集團中,該協議中非歐佩克產油國的領導人俄羅斯11月份的石油日產量上限為991.3萬桶,與歐佩克事實上和最大的量產油國沙特阿拉伯相同。
國際基準指數在第四季度初繼續上升,但沙特阿拉伯連續第二次降低了11月份對亞洲的石油儲備,以保持其原油在石油進口大國的競爭力。
10月初,沙特阿拉伯削減了11月份在亞洲的業務范圍。增加0.40美元其旗艦阿拉伯輕質原油的每桶溢價為1.30美元,高于迪拜/阿曼基準--這是自3月份以來的最低溢價。
這是沙特油價連續兩個月第二次下調,此前歐佩克(OPEC+)決定堅持每月增加40萬桶,而不是增加產量以限制國際價格。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