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場景下,能源轉型將有不同的“最速路徑”,某時段內的“最速路徑”通常是由多個子時段不同場景下的“最速路徑”拼接而成。由此,新一代基于場景的能源模型實質是形成盡可能涵蓋各種場景的場景集合,并得到不同場景下的“最速路徑”集合,通過識別實際能源發展情景屬于場景集合中的哪一種,給出與該場景相適應的能源轉型應對策略即“最速路徑”,從而達到“不測而測”、以“策”代“測”的目的。
模擬了三個不同場景,并得到3條“最速路徑”,結合實際情況,四個子時段所處的實際能源發展情景分別與場景3、場景2、場景1和場景3相對應,則整體的能源轉型路徑即為4段不同場景下的“最速路徑”的組合。隨著場景組合數的增多,其仿真過程將極為復雜,為便于決策者從未來多種可能形勢變化中研判得到一系列可視化的“最速路徑”,大數據、人工智能將在場景構建、“最速路徑”分析,尤其在挖掘海量“路徑集”找出潛藏關鍵規律方面將發揮獨特作用。
(六)構建多時空尺度下多層級的能源規劃模型體系
能源模型隨著時空尺度的不同,其規劃理念及方法呈現一定的相似性,同時也將表現一定的差異性。針對不同的時間尺度、空間尺度和應用場景有必要構建一套能涵蓋多時空尺度下的多層級能源規劃模型體系,兼顧宏觀和微觀、整體和局部間的協同規劃。
在時間方面,新一代能源系統中場景刻畫具備針對長期(5~10年及以上)、中期(5年及以下)、短期(月及日等)的仿真能力,且不同時間尺度及級別上的場景能互相校驗和生成,避免各時間尺度下的場景相對分割且獨立,即大時間尺度上的場景應由小時間尺度場景演化得到,小時間尺度下的場景應服從大時間尺度下場景的變化趨勢。在空間方面,應針對園區級、省級、區域級、國家級能源系統搭建簡易程度不同、刻畫精度各異的一套規劃模型體系,便于不同空間尺度模型的對接和校核,提升能源規劃模型的自檢能力及適應性。
1.羅伯特·海夫納三世,《能源大轉型——氣體能源的崛起與下一波經濟大發展》,中信出版社,
2013年。
2.英國統計學家George E. P. Box.曾說過“ 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
3.所謂觀察者效應,指的是被觀察的現象會因為觀察行為而受到一定程度或者很大程度的影響。
4.轉型阻力包含技術因素、成本約束、政策環境、外部約束等多種內外部因素。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