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在加快建成海南、海西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基礎上,再著力打造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推進共和、德令哈、烏圖美仁光伏光熱園和西寧東川工業園光熱產業園建設,適時開發木格灘地區光伏光熱資源。有序推進冷湖茫崖風電走廊建設。加快推進“青電入豫”和海西至中東部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建設。建設全國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 />
(十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經濟產業化,推動新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壯大電子信息新材料,培育發展新一代特色電子信息產業,布局前沿產業,發揮好信息技術對于工業、農業、服務業的創新引擎作用,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構建省級統籌、整體聯動、部門協同的省、市州、區縣電子政務體系。推進數字惠民,積極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民生領域的融合應用,顯著提高教育、醫療、社保、文化、交通、安全等領域的數字化水平。構建生態治理數字化體系,推廣生態環境大數據分析和應用。提高城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實施數字鄉村工程、數字家居工程,促進數字技能普及和智慧應用推廣。
(十二)大力發展飛地經濟。積極推進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加快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布局,引導青南地區、海北、海南將不適宜在當地發展的工業企業和項目向省內國家級、省級園區集聚。完善跨區域引資建設、管理和稅收分配等方面的合作機制。推進飛地園區建設,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把飛地園區打造成為飛地經濟的主引擎,圍繞園區產業定位,引進發展低能耗、無污染產業,開展好項目引進落地工作,促進產業集約發展和優化升級,推動全省各地區協同發展。
(十三)深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鼓勵建立新型研發組織,強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打造一批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農業科技園區等創新“高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成以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培育新興產業發展科技行動,大力培育“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創新創業生態圈,高質量建設“雙創”示范基地,打造“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的科技企業梯次培育集群。借助西寧科技大市場等平臺,加大東西部科技合作,促進東部地區先進技術、優秀人才和科技成果向我省轉移轉化。
(十四)構建現代特色循環農牧業產業體系。堅持“綠色、高端、品牌、質量”發展方向,支持特色優勢高端產品發展,構建特色循環農牧業體系。建立春油菜、青稞、馬鈴薯等高原特色農作物現代種業制(繁)種示范基地。加快推進小麥、青稞生產功能區、油菜生產保護區、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國家級牦牛特優區建設,打造“生態青海、綠色農牧”品牌。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擴大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面積。推進農牧業生產投入品全程質量管理,鼓勵支持智慧農牧業、觀光農牧業、定制農牧業、農事體驗農牧業等新業態的發展,打造一批現代莊園牧場。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