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統籌施策化解可再生能源調峰消納等尖銳矛盾
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隨機性、間歇性、能量密度低等特點,加上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與需求在空間上逆向分布,在當前風電、光伏裝機合計不到4億千瓦的情況下,部分地區已出現了嚴重的棄風棄光問題,隨著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不斷增長,此問題還將會愈演愈烈,矛盾會加倍放大,若解決不好,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將成為一句空話,會直接影響我國能源低碳轉型戰略的實現。因此,我國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必須因時因地制宜,分階段統籌施策,克服可再生能源的上述固有弊端,有效化解調峰、輸送和消納等突出矛盾,打通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路徑。
(一)依靠技術進步、系統優化與供需互動,可解決可再生能源近中期發展問題
可再生能源發電大規模全方位接入電網,要求電力系統有強大的調峰能力,而這恰好是當前我國電力系統存在的較大短板。未來一段時間內,在大規模儲能技術尚未突破的情況下,仍需依靠傳統能源和現有電力系統挖掘調峰潛力,擴大可再生能源消納空間,推動其大規模可持續發展。主要有以下應對措施:
其一,補強電力系統調峰短板。一方面可加快優質調峰機組建設和改造,對既有煤電機組進行靈活性改造,規劃建設若干抽水蓄能電站,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適度布局天然氣調峰電站,加快推進龍頭水電站建設,不斷適應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對電力系統的要求。我國火電機組的平均投產年齡僅10~15歲左右,美國已達40歲,通過對我國現有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在其剩余壽命期內,可為不斷增加的可再生能源提供調峰能力,實現新(風光電)、老(火電)機組的平穩更替過渡。火電與風光電的調峰互補特性,決定了兩者不是競爭關系,而是長期合作關系。我國現有超過10億千瓦的火電,將是未來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堅強后盾和支撐。
另一方面可優先利用好存量跨省區輸電通道,適時建設新輸電通道,發揮好省間互濟的調節作用。我國現有輸電通道的年利用小時僅4500小時左右,特高壓通道利用率更低,利用富余的輸電能力,可打捆輸送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電力。
其二,在供給側實施水風光熱儲多能互補發展。在水能資源豐富地區,在不增加棄水的前提下,借助水電站外送通道和靈活調節能力,建設配套的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協同推進水風光互補發展;在風光資源富集地區,可統籌考慮送端地區風電、光伏、光熱、儲能的互補調節能力,結合跨省區通道規劃建設,實現可再生能源電力穩定外送。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