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能左右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痹诮衲甑奶┻_論壇上,類似的觀點被不少與會嘉賓提及。在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甚至即將退出市場之時,這個10年前隨補貼誕生的觀點直到今天仍然被行業所關注,不由得令人擔憂,新能源汽車市場難道還要靠政策決定技術路線嗎?
其實,冷靜下來不難發現,之所以此次論壇上很多嘉賓提出這一觀點,并不完全是由于政策或者補貼直接導致的,而是行業內或多或少出現了曲解政策的意思。今年以來,氫燃料電池汽車大熱,投資密集、新建產能、車輛推廣……各方的熱情可謂空前高漲。但實事求是地看,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還沒有成熟到可以大規模應用階段,國家的相關政策主旨僅為引導技術研發而不是大面積市場推廣。盡管在當前的補貼政策中,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并未像純電動汽車那樣大幅退坡,但這并不等同于政策搖擺不定、政府鼓勵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而不再支持純電動汽車了。事實上,過去10年間,氫燃料電池汽車一直與純電動汽車共同出現在補貼政策中,只不過由于技術尚未成熟、研發難度系數又大,因而盡管有高額補貼,在市場層面并未產生太多反響。今年出現的氫燃料電池投資熱主要是因為資本提前入場,以便在未來的新興市場先發制人、搶占一席之地,但這并不表示政策放棄純電動汽車路線了。
正如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玲在此次泰達論壇上所言,國家堅持純電驅動的政策導向沒有變,氫燃料電池和純電動是互補、共存,而不是替代的關系,企業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氫燃料電池作為純電動的一種形式,政策在鼓勵并推動其技術進步的同時,管理部門也提出技術尚未成熟到大規模推廣的階段,企業要冷靜面對。企業可以為搶占未來的市場提前做技術儲備,但此時大規模投資、量產甚至市場推廣的確為時尚早,這恐怕也是業內人士呼吁別讓政策左右技術路線的原因。
事實上,隨著補貼的退坡、影響力的逐步減弱,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回歸理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將長期共存、共同發展的理念正在成為共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在探索不同的技術路線,既有純電動,也有插電式混合動力、增程式純電驅動、燃料電池,還有甲醇汽車在一定區域內嘗試市場推廣。作為補貼接力棒的“雙積分”政策,在修訂版的征求意見稿中還提出了“節能汽車”的概念,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政策鼓勵多種技術路線并行的思路。在汽車領域的節能減排道路上,節能汽車將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政策采用的是結果考核機制,沒有強行規定必須采取哪種技術形式,這就使得各種具有節能效果的技術可以并存。從這點上看,政策正在逐步減少對技術路線的影響。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