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發展充分發揮了中國賴以立國的制造業優勢。中國新能源發展,特別是國內市場發展晚于發達國家,起步時技術并不先進,補貼也相比不算高,發展模式不明晰。但是,中國新能源產業沒有囿于這一短期困難,以規模化生產成本優勢為切入點,從整體培育與適度競爭的角度解決這一根本難題。以光伏為例,中國制造使得光伏組件成本十年間下降了90%,突破了40余年來發達國家的學習成本曲線。從規模優勢、成本優勢起手,爾后積累人才優勢、技術優勢,最終實現市場優勢,中國新能源的發展離不開對中國制造的信心,驚人的發展速度也更加堅定了政府與產業的信心。
政府新能源補貼重點需要改變
中國的新能源發展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一條可以參照學習的發展路徑。中國新能源的成功說明了只要政策得當,如中國一樣環境壓力大的發展中國家地可以發展好新能源,甚至可以利用后發優勢。發達國家特別是一些歐洲國家前幾年的新能源發展一定程度上傳遞了一個信息:新能源是富人的游戲,社會需要負擔起高昂補貼來換取新能源的發展空間。以德國為例,發展新能源以來,其平均居民電價基本上翻倍,電價構成中僅可再生附加這一項就超過了中國的平均電力價格,這樣的發展路徑是發展中國家難以承受和難以選擇的。中國相對低成本路線的成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印度等同樣面臨資源約束與環境困擾的大國提供了樣本。
隨著新能源成本的快速下降,目前的政府支持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新能源補貼的重點需要改變,今后發展的矛盾焦點是電網修改等基礎設施建設。應該將補貼的重點轉向儲能、微網、分布式和電網穩定性,以應對新能源裝機大幅增加對電網的技術和成本的影響。由于將來并網成本將是新能源平價上網的主要障礙,倘若平價上網和低價上網項目建設未能與配套的電網銜接好,將不能很好地大規模開展。
另外,實現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以及就近直接交易需要智能微電網的支持。而且,新能源發電的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的特點,將使并網難度隨著新能源的規模擴大而強化。因此,為了平價上網和低價上網項目建成之后能夠順利并網運行,政府新能源補貼的重點應該轉向儲能、微網分布式和電網穩定性上。而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多能互補、能源微電網等還可以整體提高能源效率。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