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網絡名人走進甘肅”活動近期在蘭州啟動。筆者應邀深入到蘭州新區、張掖市、嘉峪關市等地考察西部產業發展情況,對玉門等西部地區新能源產業發展進行了一些思考。
從嘉峪關行車至玉門,一個多小時車程,路兩旁茫茫戈壁讓筆者真正體會了“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意境。玉門這座古城,近年來靠著“兩山夾一谷”的特殊地形,發展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新能源產業。實際上,不單單是玉門,可以說,玉門是整個酒泉市的縮影。視線如果放大,玉門乃至酒泉的發展,對我國西部地區其他資源型城市也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
酒泉市是我國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開發條件優越的地區之一,境內年有效風速6300小時以上,風電技術可開發量8000萬千瓦,占全省80%以上;年平均日照時數3300小時以上,全年太陽總輻射量6300兆焦/平方米,屬國家光熱資源分布一類地區,被國家確定為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百萬千瓦級太陽能發電基地。
近年來,酒泉市在建設風能、太陽能發電項目上有了長足的發展,統籌推進調峰電源、輸出電網、裝備制造、電能消納和儲能研發等配套產業,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之一。數據顯示,自1997年全市首個試驗風電場建成至今,酒泉市風光電累計發電895億千瓦時,與燃煤發電相比,相當于節約標準煤294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182萬噸、二氧化硫28萬噸、氮氧化物14.7萬噸。
在筆者來看,西部地區之所以能夠發展起新能源產業有著其內在邏輯。
西部占據著中國一半的土地,卻只生活著29%的人口,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在50人以下。當然,造成這樣的原因自然是地形條件和氣候條件比較差,但這正為西部發展新能源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去過西部地區相關產業園考察的人會發現,新能源設備占地面積很大,而實際操作都是自動化操作,也就是說,新能源產業的建設需要大量的地理空間,同時,又不需過多的勞動力參與,這正符合西部的實際。
西部不少城市都是因資源而興,因為石油、鋼鐵等資源開發而設立縣、市,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而資源型城市在資源開發枯竭之后,必然尋求新的產業支撐。因此,發展新能源是未來可行的方向之一,可以說是西部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由此推演開來,筆者對于西部新能源產業發展也形成了一些可供討論的觀點。
首先,在產業選擇上,需要結合當地的優勢產業進行延伸。類似酒泉等西部城市聚集新能源產業,一方面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另一方面還有之前傳統能源產業作支撐和延續,容易形成新的產業鏈。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