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進一步促進生物質能產業發展,需要加強交流合作,增強信息交流和技術共享,如提高農作物秸稈摻燒比例做法、秸稈發電超低排放環保技術、秸稈燃料快速分析、秸稈燃料APP等,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減少單打獨斗,降低生產運行成本。 ”省能源局副局長曹越方表示,目前我省已建成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41個,合計裝機規模117萬千瓦,居全國第2位,其中投運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11個,裝機規模29萬千瓦,約占總裝機規模的1/4。
“秸稈發電企業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要求,不僅要作出不摻燒煤炭的承諾,并且在項目生產運營過程中嚴格自律,杜絕摻煤,建立完善防治摻煤的制度措施,建立運行臺賬。同步公開燃料、污染物排放等情況,主動接受各界監督。 ”曹越方告訴記者,技術創新是重中之重,按照農林生物質發電全面轉向熱電聯產的要求,鼓勵集中供熱、低真空循環水供熱、生物質氣化多聯產供熱、沼氣發電供熱等多種供熱方式,提高生物質電廠整體能源轉化效率,提高產品附加值,減少對國家補貼的依賴。
鏈接 生物質能是唯一可轉化成多種能源產品的新能源,通過處理廢棄物直接改善環境,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根據《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生物質能產業新增投資約1960億元。其中,生物質發電新增投資約400億元,生物天然氣新增投資約1200億元,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產業新增投資約180億元,生物液體燃料新增投資約180億元。生物質能產業年銷售收入約12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400萬個,農民收入增加200億元。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