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壟上、縱橫阡陌,100多座千畝以上的光伏農業園區,遍布在全國29個省的88個縣市。遠遠望去,片片光伏電池組件覆蓋在現代化農業大棚棚頂上,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走進棚內,一排排各色果蔬更是長勢喜人,在智能溫控等現代高科技設施的加持下,呈現出一道別樣的風景線……那么,這一幅幅蔚為壯觀的鄉村振興“美妙畫卷”,究竟出于自誰的筆墨呢?光伏與農業的“激情碰撞”,又是如何助推農民增收致富的呢?
答案就在了解昌盛日電這家光伏農業領軍企業后,得到了解答。一直以來,昌盛日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定力,通過其首創的“光伏+農業+扶貧”模式,成功建立起集新能源綜合應用、高效設施農業種植、造血式精準扶貧、農業創客于一體的一二三產聯動發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條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按下“快進鍵”。
唱響光伏與農業的“變奏曲”
作為“光伏+農業+扶貧”模式的首創者,昌盛日電對于光伏農業科技大棚有著十分明晰的定義。在該公司看來,光伏農業科技大棚是集太陽能發電、農業種植與農產品深加工、生態綠色旅游于一體的產業化項目。其優點在于利用農業大棚的棚頂,并不額外占用土地資源,是高效設施農業與光伏產業結合集約用地的新模式,并且經過探索發現,光伏農業與扶貧具有非常緊密的結合性,昌盛日電充分發揮光伏+農業的獨有優勢,以可復制、標準化的模式,開創出了“光伏+農業+扶貧”三者疊加的造血式產業精準扶貧之路。“要想實現農民富、農村美,關鍵是產業旺。而光伏與農業的強強組合具備改善環境、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收入等多方面優勢,是實現產業興旺的有力助推。”昌盛日電相關非責人說道。
如今,在“光伏+農業+扶貧”模式的驅動下,昌盛日電已在多個國家級、省級貧困縣打造了眾多光伏農業高科技產業園區,貧困區累計電站裝機規模已達719MW,農業投運面積達3萬余畝。伴隨園區規模的擴大,各地現代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實現了連片集聚發展,有效帶動了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活躍田間的“農民創客”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全國首個農業創客空間于2015年落戶昌盛,并且在2016年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提及發展農民創客的初衷,昌盛日電相關負責人說道:“通過創客空間的孵化運營,可以有效打造農產品品牌,迅速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幫助農民創客們收獲創業的’第一桶金’,還能直接解決當地農戶資金不充沛,缺乏技術,發展慢等一系列棘手問題。”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