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青海可再生能源裝機、發電量占比分別達到86.5%、86.2%,居全國前列;新能源裝機達1229萬千瓦,首次超過傳統水電裝機。如今,“互補”在青海成為熱詞。多能互補,源頭電量不穩定的狀況正逐漸成為過去。
提高外送能力 清潔能源“不愁嫁”
剛剛建成投運不久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實現了100%綠電供應。這其中就有一部分綠電來自遙遠的青海。通過電力交易平臺,青海省組織省內清潔能源發電企業開展“青電入京”市場化交易,組織交易電量1.58億千瓦時,實現清潔能源首次入京。
曾經,有電送不出去的“窩電”情況讓青海備受困擾,也讓青海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不被看好。但是,創新帶來了突破。
2018年11月,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計劃2020年建成投運。這是為支撐青海新能源大規模開發規劃建設的第一條特高壓輸電通道,也是專為輸送清潔能源而建的特高壓輸電大通道。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建設部主任楊記寧介紹,這項工程對于促進西北能源基地開發、提高青海電力外送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青海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獲批,“青電入豫”特高壓直流工程開工建設,簽訂“青電送蘇”“青電送鄂”框架協議,開工建設750千伏海南輸變電工程……讓青海的清潔能源“不愁嫁”。
2019年,青海省政府與江蘇等5省市簽訂了年度政府間外送清潔能源框架協議,計劃外送電量70億千瓦時。同時,針對今年黃河來水偏豐情況,青海又積極爭取跨區外送通道,向山東、浙江等省通過市場化交易外送富余電量,創新開展“水火打捆”外送交易,送出電量11.4億千瓦時。
依托大電網和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青海清潔能源實現了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至2019年8月底,累計外送清潔能源電量超過365億千瓦時。今年1—8月,外送清潔能源電量1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七成多。
產業協調發展 精心打好“組合拳”
清潔能源的快速成長,不但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而且拉動了清潔能源產業鏈的發展和完善。青海依托眾多光伏產業發展先進制造業,初步構建集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和逆變器等為一體的研發制造產業鏈,推動全省清潔能源產業從“追趕”向“領跑”轉變。
IBC電池是當今國際晶體硅電池研究和產業化的前沿。前不久,由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公司投建的國內首條量產規模的IBC電池及組件生產線成功下線,并通過相關國際認證。公司總經理魏顯貴說,該電池組件轉換效率、雙面率、溫度系數等指標均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