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2018年受兩類稅收政策影響低于預期,預計2019年重回增長
2017年12月,印度太陽能制造商協會(ISMA)提出申請對進口的光伏電池(無論是否封裝成組件)實施保障性關稅,印度財政部下屬保障措施總局(DGS)發起調查。
此后,印度對保障性關稅的征收決策多有反復,截止目前尚未有定論。此外,印度商品與服務稅(GST)已自2017年7月1日起開征,目前已經明確光伏組件等產品采購訂單稅率為5%。光伏系統工程其他部分稅率為18%,但目前是否嚴格執行尚有爭議。
保障性關稅實施后,印度光伏開發商應首選非馬來西亞的東南亞進口組件。然而東南亞低成本產能不足以覆蓋印度光伏裝機需求,且這些產能主要供給利潤率更高的歐美市場。
因此,印度仍需從中國進口組件,保障性關稅最終將導致印度光伏系統建設成本提高,抑制需求增長。我們預計2018年印度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小幅下滑至8~9GW左右,低于年初市場預期。
由于2019年7月30日保障性關稅將下調至20%,預計2019年2季度需求平淡。2019年下半年關稅下調、中國組件成本價格持續下降、國內廠商的印度產線逐漸建成達產,印度需求將有所修復,預計2019年全年新增裝機13~15GW。
歐洲:MIP到期取消,高性價比中國產品刺激需求復蘇
德國2015~2016年逐步取消光伏度電補貼轉向競價機制,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國家效仿。補貼退坡削弱歐洲光伏需求增長動力,2016年歐洲光伏新增裝機僅6GW,同比下降30%。
但隨著光伏發電成本下降,歐洲各國逐步實現平價,內生增長力開始顯現。2017年,歐洲主要國家光伏需求已恢復增長,法國、德國新增裝機量增幅30%~50%,土耳其增幅超過300%。
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日,歐盟對中國大陸光伏產品實施最低限價機制(MinimumImportPrice,MIP),其中多晶組件最低限價0.3~0.37歐元/W,單晶組件最低限價0.35~0.42歐元/W。
限價期間,中國大陸光伏組件在歐洲以外市場的實際售價明顯低于MIP,以保護歐洲本土光伏制造企業為目的的MIP顯著抬高了其光伏安裝成本,抑制了需求。
2018年9月限價結束后,歐洲市場組件價格快速下降30%以上。此外,已經平價且基本脫離補貼的歐洲市場是真正的成長性市場。
沒有補貼擾動疊加組件大幅降價,歐洲市場或將在沉積多年后再次出現高增長。我們預計歐洲光伏年新增裝機需求將重回10GW以上,2018~2020年達到11~20GW的年新增裝機規模。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