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9月7日,滬深兩市共有3461只個股涉及股權質押,也就是說幾乎所有A股上市公司都參與了股權質押。
時代周報記者 王心昊 發自廣州
資本市場迎來了“多事之秋”。
9月13日,海航系上市公司海航創新(600555)公告確認一筆價值4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的信托貸款逾期未兌付。海航的實質性違約又一次提醒監管部門和資本市場要提防突然危機。
就在數日之前,即9月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于北京召開第三次會議,會議提出要繼續有效化解各類金融風險,既要防范化解存量風險,同時提到要防范各種“黑天鵝”事件,保持股市、債市、匯市平穩健康發展。
“從這幾次的金穩委會議可以看出,國家金融政策的關注點還是基于金融風險防控。”華寶基金副總經理李慧勇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P2P爆雷潮和股權質押均對資本市場有較大影響,應當提防其對資本市場的骨牌效應。”
多領域累積風險增加
進入2018年以來,資本市場的波動一直比較劇烈。融資與風險逐步引發各界關注。
9月17日,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在一論壇上表示,目前一些金融亂象一方面帶來了社會安定的問題;另一方面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其中,被金穩委“點名”的互聯網金融以及股權質押所帶來的風險讓市場頗為焦慮。
例如P2P平臺,就在2018年6月突然出現集中性爆雷。
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8月31日,公開報道的問題P2P平臺超過270家,而在已經公布的爆雷名單中,不乏一些大平臺和明星平臺。
“作為新興行業,互聯網金融企業確實魚龍混雜,一度有劣幣驅逐良幣的態勢,所以監管方面勢必要通過一些方式出清打著P2P旗號斂財的平臺。”珠三角一家P2P企業合伙人張標(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P2P的爆雷不是單一的獨立事件,而是跟這幾年的去杠桿、強監管和資管新規的落地密切相關的。
事實上,這一輪去杠桿的壓力下,金融業面臨著極大的經營壓力。又因為P2P的實質是次級債,因此所承受的風險也比一般的業務要更大,加上許多平臺的體量較小,在遇到行業性的風險集中爆發時,都很容易受到骨牌效應而倒閉,可能成為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同樣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股權質押上。
“股權質押在整個資本市場上涉及相當多的鏈條,一旦出現風險,其余波可能會對整個資本市場造成沖擊。”李慧勇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前期股權質押方面已經有較多案件出現,因此得到金穩委的重點關注亦屬正常。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