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底開始,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發展風電項目,例如:“十三五”風電的布局則是,提高風電消納能力,結合輸電通道積極推動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其中三北地區建設規模將達到1.7億千瓦。同時,開發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風能資源,建設規模將達到7000萬千瓦。此外,積極穩妥推進海上風電,建設規模將達到1000萬千瓦,推進綜合示范區應用。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則鼓勵在深遠海建設離岸式海上風電場,調整風電并網政策,健全海上風電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和用海標準。
多項風電相關政策的持續發酵必將進一步促進風電的建設與發展,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測算,2018-2023年我國風能發電規模增速將保持在30%左右,到2023年我國風能發電規模將會超過6500億千瓦時,接近于2017年的2.5倍。
利好政策不斷出臺刺激行業
而截止2016年底,我國已核準未建設的風電項目容量合計84.0GW,其中2016年新增核準32.4GW;國家能源局公布2017年將新增核準項目30.7GW,上述項目均有望在2020年前開工,合計114.6GW。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風電電價調整方案,上述114.59GW的項目需要在2020年前開工建設,以獲得0.47-0.60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否則上網電價將被調整為0.40-0.57元/千瓦時。前文預測,2017年新增裝機容量約19.3GW。考慮到2015年電價調整發生搶裝潮,年底風電設備由買方市場轉為賣方市場,部分業主拿不到設備錯過電價,因此預計未來業主裝機節奏將略平滑。
若以2018年至2020年平均增速計算,新增裝機容量分別為23.2GW/27.8GW/33.4GW,年均28.2GW。預計到2020年,國內累計裝機容量將達到291GW。這將對我國風電行業形成極大地利好,也是上述公司積極投身風電行業的原因之一。
其實,風電的發展與政策的支持也密不可分,“十三五”風電的布局則是,提高風電消納能力;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中重點提及在新能源發展規模比較大的地區布局適當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建立風水、風光水、風光火等聯合運行基地,積極探索不同場景、技術、規模和領域的儲能商業應用,規范相關標準和檢測體系。
由于政策的支持,以及普遍看好中國風電市場發展前景,大量投資商紛紛涌入風電設備制造業,出現過熱局面。風電制造業的激烈競爭最終迎來兼并整合時代,風電市場也會進一步向大型開發商集中,加之技術的進步和規模的明顯擴大,整個行業正在步入成熟、穩定的工業化發展軌道。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