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裝如何前行
中國相比國外同行,在氫燃料電池上起步還是太晚。從2001年開始,我國才開始進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工作,首次提出氫能產業發展計劃是在2016年10月發布的《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2016)》中,之后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中才明確提出了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而美國的通用在1966年開始研發氫燃料電池汽車,日本的本田則開始于1992年。
現在國外的氫燃料電池車是以乘用車為發展主流,然而這種發展模式并不適合我國實際。中國更適合開發氫燃料電池商用車,也就是氫燃料電池巴士,一方面是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的平均成本低,還能起到良好的社會推廣效果。
要讓氫燃料電池車完全替代現有車型,實現利用氫能的“深綠”階段,目前來看為時尚早。我們可以先發展輕軌、氫燃料電池大巴等專用車輛,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完善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待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再來發展燃料電池乘用車。此外,氫能利用也不能只著眼于氫燃料電池車,還要推廣混氫的利用方式,在容易商業化的“淺綠”階段加大拓展力度。
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張存滿教授表示,“中國氫燃料汽車技術落后國外發達國家5—10年,起步較晚的中國面臨的一個情況是:國外燃料電池汽車已經突破了技術難關,開始攻克成本和服務設施了,而國內仍然面臨著技術問題。差距保持在5年左右還有機會追趕,若超過10年,追趕起來就會非常吃力了。”
而萬鋼也建議,近期有必要建立燃料電池檢測平臺,對國內外的燃料電池產品進行對比測試,以確定具體差距。并且,通過長期與國際的合作,建立統一的燃料電池產品檢測和技術標準。他說,“這對于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十分重要!
燃料電池汽車代表著新能源汽車革命的終極方向之一,對于改善未來能源結構、發展低碳交通具有深遠意義。當前,世界各國對于燃料電池汽車的關注不斷升溫,已有一些產品投放市場,進入產業化初始階段。與此同時,中國燃料電池汽車雖也已獲得一定的發展,但在關鍵材料、關鍵零部件和整車集成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站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風口上,必須充分認識到燃料電池車的重要地位,未來對能源多元化戰略給與足夠的重視與支持。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