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雖好,但必須實現尾水的完全回灌。發展地熱能有一個必須要直面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尾水回灌問題。據了解,雄安新區范圍內還存在大量私開井,沒有配套的回灌設施,導致雄安新區地熱水位逐年下降。“政府統計現在整個新區的地熱井大概有300多口。”在王延欣看來,這需要雄安新區政府采取強制措施,關停沒有回灌設施的地熱井,保證地熱田采灌均衡。
在這方面,中國石化走在了前列,基本實現了地熱尾水完全同層回灌。5月9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視察雄縣地熱項目時,對中國石化在地熱開發中“只取熱不取水”的尾水回灌技術給予高度肯定,要求在地熱利用中一定要“抽多少,灌多少”,同時繼續加大地熱等清潔能源開發力度。
地熱能利用也將在多能互補的清潔供熱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新星綠源地熱能開發公司調控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公司2014年起建立地熱開發動態監測平臺,對地熱開采進行動態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開采策略。同時,合理配置天然氣供暖(鍋爐、吸收式熱泵)、電供暖設施(鍋爐、熱泵)作為調峰熱源,未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引入生物質、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構建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清潔供熱系統。
面對未來的機遇,王延欣表示,要科學開發地熱,一定要先做好資源勘察,“中國地質調查局總體負責雄安新區的地熱資源勘察,我們現在配合中國地調局,共同推進雄安新區的地熱資源的勘察工作”。4月底,中國地質科學院針對雄安新區地熱清潔能源調查公開招標。這將開啟地熱開發從雄縣走向全新區的新征程。
在市場層面,中國石化已經將眼光投向了農村地區。目前,在雄縣區域11個自然村及雄州鎮4個城中村(涉及住戶約7500戶、供暖面積98萬平米)實施“地熱代煤”改造,其中4個城中村的“地熱代煤”工程正在建設中,11個自然村的“地熱代煤”工程已全部建成并供熱,效果良好,得到了省市縣各級政府及百姓的高度認可。2018年,中國石化計劃在雄安新區范圍內繼續新增11個自然村的地熱代煤改造項目,總供暖面積100多萬平方米。
機會已來:智慧友好新方向
一張白紙,好作畫。
從一次能源角度,雄安的稟賦難言富裕;從二次能源角度,雄安將是一個聚合之城;從智慧能源角度,雄安必將是一個集大成者。
其中一個機會,來自于綜合能源系統方案——融合電熱冷水氣的智慧能源系統將帶來巨量商機。在專家看來,基于能源供給與消費精準配置,需要系統化配合,也將引發新的革命。德國能源署前總裁斯蒂芬˙科勒認為,“未來的能源形態,一定是混合型的能源形態。但是具體走哪一條路,每個國家都會有差別。”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