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指出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建設規模,進一步下調光伏發電上網電價,降低補貼強度。
“531新政”被業內人士形容為“高速路上踩剎車”。因此,其出臺隨即引發資本市場的強烈反應,多家光伏上市企業市值縮水,金融機構也對光伏行業信貸收緊。
但業界也看到,進入到下半年,主管部門多次通過頒發文件、行業座談會等方式對“531新政”補充解釋,穩定行業預期。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在他看來,“中國光伏行業近二十年來一路跌宕起伏,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1年到2013年間的歐美雙反這兩次寒冬的洗禮,現在的光伏行業在經營管理和財務運作上都更加成熟,應對也更加從容。” 同時,高紀凡也表示,“到現在為止光伏行業沒有出現重大信用風險,金融機構對光伏行業、特別是對領先企業的擔憂,應該重新考慮。”
光伏產業
此前曾兩度經歷寒冬
“今年5月31日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光伏新政對于行業來說就是一個考驗。實現平價上網是行業奮斗的目標,盡管大家都知道平價上網是必然趨勢,也知道總會有取消補貼的那一天,但當國家以早于預期的調控政策強力將光伏產業導向平價上網時,行業陣痛不可避免。”高紀凡表示。
高紀凡所領導的天合光能累計出貨量全球領先,不久前,該公司榮獲了中國工業大獎企業獎,據悉該獎項是2004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
作為我國最早一批光伏創業者,高紀凡向記者講述,2008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機,波及光伏市場,中國光伏產業因此受到沖擊。從2011年至2013年,歐美國家又對我國光伏產品采取“反傾銷”、“反補貼”(以下簡稱“雙反”)調查和征稅措施,加上光伏產業供需不平衡導致過度降價競爭等因素,中國光伏行業從盛夏直接進入寒冬。
“寒冬格外嚴酷,行業哀鴻遍野,有的企業甚至頃刻間倒下。當時,天合光能的做法是――積極應對,轉換思路,化挑戰為機遇,通過在海外設廠等方式繞過關稅壁壘,在應對‘雙反’挑戰的過程中加快實現國際化,并順利實現轉型,從‘全球一流的光伏組件制造商’的1.0時代,走向‘全球領先的太陽能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2.0時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并保持了領先優勢。”
“而從中國光伏產業的角度來看,在經歷了嚴酷考驗之后,也迎來了更大發展機會。從2014年起,中國光伏產業在國家政策助力和引導下,挖掘內需,引爆了巨大的國內市場。這讓中國光伏行業重新開始大踏步前進,無論是光伏組件出貨量還是新增裝機容量,都持續領先于全球,中國光伏產業真正蛻變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