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統計,自2017年5月11日至今,在90天內,中國買家(包括中資企業和港資企業)在倫敦購買房產耗資超過36億英鎊,按當時匯率計算,合計高達約317億元人民幣。
比如,2014年就進入英國房地產市場的綠地集團,今年上半年,綠地造價高達8億英鎊(約合71億元人民幣)的倫敦第一高豪宅已經取得重大進展,預計2021年完工。
而近兩年,中國買家開始在英國大舉圈地,包括港資房地產企業、中資房地產企業和私人投資者。
可以看到,近半年來中國的房地產企業及香港的商人紛紛進入倫敦的房地產市場,其重點是住宅公寓及商業地產。那么中國的買家為何會大手筆地進入倫敦的房地產市場呢?這里有以下幾個重要的原因。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是由英國學習與模仿而來,而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基本上又學習與模仿了香港的模式,所以這三個地方的房地產市場基本上是同源,發展模式、經營模式、贏利模式、法律制度等基本上相同,因此無論國內房地產開發商還是香港的商人,進入倫敦房地產市場很快就容易上手,可以減少制度障礙所需要的交易成本。
其次,英國的脫歐,使得英鎊突然大幅貶值,到上個星期為止,脫歐后英鎊兌美元下跌了15%,而英鎊兌人民幣下跌了13%。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倫敦的房價出現不小的下跌,而且英鎊兌美元及人民幣的貶值,都降低了國內房地產企業及香港商人進入倫敦房地產市場的成本。而低成本的進入不僅可以降低進入的成本,也可能是進入者的利潤。
再次,近幾年來,無論是香港的房地產市場,還是國內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都出現的火爆的場面,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巨大泡沫,這種情況能否再持續下去,讓市場產生了較大的質疑。因此,如何降低企業在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另外尋找更為安全的地方,倫敦不外是一個好的選擇。特別是國內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地出臺更是會增加企業從事房地產業的風險。
第四,正因為國內及香港的房地產市場火爆,也讓國內及香港的一些民眾的財富在短期內得到了快速增長。正如有報告指出的那樣,中國擁有至少1000萬元人民幣可投資資產的人已從十年前的18萬人攀升至158萬人,全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達到165萬億元人民幣,最富有的1%家庭擁有全國三分之一的財富。而這些家庭財富增長到這種程度,資產全球配置成了必修課。而中國及香港這些通過房地產市場快速致富的居民,在資產全球配置時,投資房地產可能成為他們最大的偏好,所以國內房地產開發商紛紛在倫敦購買土地建造高端住宅,其購買對象也是針對這個群體而來。再加當前英國的貸款利率極低,對投資者更是有吸引力。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