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砂石協會會長胡幼奕(右四)帶領相關企業負責人及協會秘書處到華建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調研,與該公司董事長緱海榮(右五)交流綠色發展經驗。
噪音和粉塵是困擾砂石骨料行業綠色發展的兩大“頑癥”。該公司自左向右,對砂石、調配中心和攪拌站實行了全部封閉設計和噪音治理,原石自左邊進入,等從右邊出來時已經成為了裝進商砼車里的混凝土了。走進封閉的砂石破碎車間,中國礦業報記者看到,一塊塊在礦山簡單破碎后的細碎礦石,在皮帶運輸機上歡快地“流淌”,經過一系列流程,或變成了骨料,或成為了砂石,最后調配攪拌后成為了高性能的混凝土。
“長期超負荷開采河砂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而我們公司建成的年產200萬噸精品機制砂石生產線采用全封閉式廠房設計、工業化生產,產品根據市場需求可調可控,節能環保,自動化程度高,達到了國家環保要求。”緱海榮隨手抓起一把略帶潮濕的砂石笑著說,“該項目的建成投產,不僅對限制河道采砂,保護生態環境,改善城區衛生狀況及推動天水經濟社會發展都有積極意義,同時也有助于規范砂石的開采加工行為,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促進綠色礦山和和諧礦區建設。”
以綜合利用促環境保護
加強礦產資源的節約與綜合利用,把有限的資源實現無限的利用,才能減少礦石的開采總量,從源頭上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該公司深諳此理。
事實上,對華建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而言,因礦石性質和賦存條件的特殊,制造機制砂和提高資源利用率均是難上加難。據了解,該公司的礦山原礦為中酸性火山巖,裂隙比較發育,夾雜的土多,尤其是里面夾雜的具有膨脹左右的蒙脫土,更是難以脫凈和利用。
“我們為了保證砂石質量,實現資源的吃干榨凈,專門量身定做了特殊工藝,從原礦開始就篩選,粗磨后再篩選,直至把所有雜土全部脫完后再制造機制砂。然后再把廢水、廢石和廢土統一進行回收利用。”緱海榮介紹說。
中國礦業報記者在采礦現場看到,該公司篩選出的廢土集中堆放,用于下步的土地復墾、栽樹種草。而開采的石頭則全部利用,幾乎沒有殘渣。
在高高的攪拌站旁,中國礦業報記者看到一個攪拌車罐在用水不斷沖洗,泛著白沫的砂漿混合體在水的作用下流出并匯集在一個池子里。
“這是我們在對攪拌車內殘留的砂漿進行綜合回收,因為攪拌車內的砂漿倒不干凈,一些攪拌車就隨處亂倒,造成環境污染。”緱海榮粗略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輛攪拌車內殘留的砂漿一般在1%~1.5%之間,我們每天的砂漿量在3000立方米左右,即便按每輛攪拌車殘留量為1%計算,每天可回收砂漿30立方米左右,不僅可增加效益3000元,還節約了大量資源。”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