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PPP項目是環保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環保企業都看好這個市場。但是,一次性投入太大,(也會讓環保企業)未來資金的壓力和盈利的壓力太大。”
一家大氣治理領域環保上市企業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企業正在布局污水、土壤治理等領域,但隨著項目規模不斷增大,對于進軍環保PPP項目仍有較大顧慮。
近兩年來,單個環保PPP項目的投資從億元級別逐漸發展到了幾十億甚至過百億元的規模,投資規模大幅增加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近日,記者在財政部PPP中心項目庫中發現,投資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項目共有226條記錄,絕大多數項目已經不是單一的環境污染治理,而是綜合性的生態修復。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環境治理外,大量項目中涵蓋了交通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等領域,一些PPP項目中的子項目甚至多達40多個。
大量非環保項目被捆綁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過去環保企業施治更多的是點源的治理,比如治理工廠的污染,或者城市的污水處理。現在更講求系統施治,比如河道、流域的區域性治理。這些項目的投資規模由此也越來越大。
但環保PPP項目投資規模快速增加背后仍暗藏玄機——子項目數量龐大,且很多與生態環境無關的項目都被納入到環保PPP項目之中,進行捆綁式的打包招標。
以一個項目中涵蓋33個子項目的江西省撫州市撫河流域生態保護及綜合治理(一期工程)項目為例:項目總投資48.14億元,是一項集水質改善工程、生態景觀工程、疏浚通航工程、農田水利、輸(供)水工程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水生態治理項目。
其子項目中除了包括三江濕地公園工程、中心城區城市供水應急水源工程等與環保相關的項目外,還包含了夢湖-滸灣古鎮(橡膠壩-滸灣段)水上旅游線路建設工程、疏口村至靈谷峰景區道路工程、廣昌中國蓮花景區建設工程以及一些景觀提升工程等工程建設類項目。
仔細分析具體項目建設內容不難發現,某一些工程建設類項目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聯性并不強。以廣昌中國蓮花景區建設工程為例,其建設內容為景觀門樓、游客服務中心1200平方米、生態廁所、生態停車場、紅軍宿營地、戰壕、碉堡、游步道6公里、蓮文化館3000平方米、道路4公里、觀光平臺、寺廟維修、建筑外立面改造、循環水系、河道治理、旅游服務設施及相應基礎設施建設。
記者又對上述項目的各項子項目投資情況梳理發現,在整個48.14億元的項目總投資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聯性不強的工程類項目投資規模占比將近一半。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