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的數量往往體現一個區域的文化發展水平。昨日獲悉,漢陽區已建成高龍博物館、漢繡博物館、蝴蝶博物館、鋼琴博物館等11個博物館,博物館人均擁有量在武漢13個城區、開發區中占據領先。
此外,漢陽區文化館、區圖書館先后被評為“國家一級文化館”和“國家一級圖書館”。除了11個博物館,漢陽區還擁有琴臺美術館和知音書院,以及有“中國最美書店”之稱的漢陽中心書城。利用琴臺大劇院、琴臺音樂廳等高端文化陣地,漢陽舉辦了眾多中外藝術名家文藝匯演。
據介紹,為進一步深入推進文化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漢陽區將堅持需求引領、特色引領、科技引領、融合引領,以文化事業帶動文化產業特別是文化創意產業加快發展。
堅持需求引領,推動文化供給側改革
堅持特色引領,培育和打造漢陽文化品牌
除打造漢陽造廣告創意產業園品牌外,還創新發展會展和非遺產業,壯大會展經濟、旅游經濟,帶動現代服務業跨越發展。做好漢陽影視、演藝等特色文化產業和“漢陽造、知音情”特色文化品牌的融合。舉辦“知音杯”全國演講大賽、“琴臺知音讀書會”活動、“知音創客”活動等,使“來到漢陽,就是知音”的理念深入人心。今年擬加快推進張之洞博物館建設,同時結合紀念張之洞誕辰180周年、漢冶萍總工會成立95周年的機會,推動漢冶萍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堅持科技引領,提高文化產業科技含量
大力實施“文化+”與“互聯網+”的“雙+”行動,充分利用新技術發展數字公共文化服務,使人民群眾更加便捷地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增強文化獲得感。實現非遺網上展覽、網上傳播、網上旅游、網上銷售,打造“實體+互聯網+物聯網+特色園區”的全維度非遺文化產業航母。
加快文化企業技術改造與升級步伐,打造智慧園區。借助創意與技術結合,發展月湖地區夜色經濟,推進文化創意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已有得意創眾創空間的基礎上,新建3000平方米江欣苑非遺設計產業孵化器、引入上海cocospace文化與科技結合的孵化器等。
堅持融合引領,以融合促發展、促轉型
搭建資本平臺,促進文化和金融業全面對接。設立文化產業基金,發揮區級戰略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的撬動作用,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文化創意類企業的早期風險投資。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方式參與文化場館及文化產業園區投資、建設、運營。
推動文化和旅游業融合發展,注重旅游新產品開發和模式創新,推動全域旅游發展。以蘊含漢陽元素的影視劇播出為契機,做好漢陽城市形象營銷,實現影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