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將迎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印發三周年。三年來,我國文化貿易產業在《意見》所提出的“把中國特色優秀文化推向世界”的征途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無疑前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年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培育文化產業,加強文化市場監管,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兩會期間,來自代表和委員的提、議案中不乏促進文化“走出去”的聲音,響徹會場內外。
揚帆多“借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帶動我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加強教育、文化、旅游等領域交流合作。
事實上,文化外交確已成為我國繼經濟外交、政治外交之后的又一大亮點,更為促進包括文化產業在內的貿易發展提亮增色。從上世紀初意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創作了歌劇《圖蘭朵》,主要音樂素材來自于中國民間小調《茉莉花》,在意大利演出時的一鳴驚人,到去年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的代表作《草房子》折桂國際安徒生獎,文化憑借多種“開放”之路,發揮了打造中國名片,增強國際影響力的作用。
全國政協常委、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行政總裁劉長樂提出,互聯網和新媒體發展在傳統媒體的融媒體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了前列。可借此擴大國際文化交流,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也認為,我國有大量的經典貯存在美術館、博物館的庫房里,應梳理、活化,發揮經典的作用,增強國際交流,讓經典作品在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
商務部3月9日例行新聞發布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對外文化貿易和投資增長迅速,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全年文化產業進出口總額885.2億美元,其中出口786.6億美元,實現順差688億美元;文化服務出口中的文化娛樂和廣告服務出口額54.3億美元,同比增長31.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對外直接投資39.2億美元,同比增長188.3%。
同時,對外文化貿易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優化調整趨勢,文化內容、核心技術和標準出口比例大幅提高。文化貿易“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圖書、影視劇、網絡游戲等在國際市場銷售良好。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文化貿易應順應2017年促進外貿繼續回穩向好的大勢,文化產業的結構調整應始終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大型戰略展開,并用好即將設立的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等政策,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