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合作穩步推進
十八大以來,以“三桶油”為首的國內石油企業踐行“一帶一路”倡儀,加快海外油氣全產業鏈布局,通過收購、合作開發等方式參與國際油氣資源開發,引導外資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保障了國內能源安全。數據顯示,2011—2015年,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累計吸引外資達6705億元。
在此期間,伴隨“一帶一路”倡儀的穩步實施與中國原油進口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油氣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的國際油氣合作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合作領域更加廣泛,海外油氣產量穩步提高,全產業鏈對外合作水平不斷提升。
中國石油企業協會與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編制的《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顯示,2012年中國海外油氣權益產量首次突破9000萬噸,累計并購交易金額34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雖然在國際油價持續低位、全球油氣并購市場走勢低迷的大背景下,以“三桶油”為首的國內石油企業在2015年和2016年參與完成的大規模境外油氣資源并購活動均較少,但2016年,中國企業的海外油氣權益產量仍然突破了1.5億噸。
根據上述報告,五年來,中國與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中東、歐洲、拉美、北非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等達成多個國際油氣合作項目。特別是2013年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進展以來,中俄油氣合作全面展開。此外,除油氣供銷合作外,中國在頁巖氣方面的國際合作也有所起色。
與此同時,國內油服公司亦借助三大石油集團走出國門,開始嘗試開發海外市場,并逐步憑借自身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服務意識獲得海外客戶的信任。
根據中國石化聯合會《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十八大以來,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對外開放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除積極引進殼牌、BP、巴斯夫、沙特基礎工業公司等國際石油石化跨國公司積極拓展在華業務外,國內相關企業也開展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跨國并購,如中國化工收購馬克西姆-阿甘公司、倍耐力公司等取得較好成效,提高了行業全產鏈競爭優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除國有石油企業外,近年來民營石油企業也開始借助“一帶一路”倡議東風頻頻試水“出海”,并已在國際石油市場開始嶄露頭角。如今年9月,中國華信集團以約91億美元的合同金額收購了嘉能可財團和卡塔爾投資局聯合體所持有的俄羅斯石油公司14.16%的股份,由此成為俄油第三大股東,并獲得每年4200萬噸和總量為26.7億噸油氣儲量的石油權益,由此躋身世界性大石油公司之列。再如2016年12月,山東恒源石化以6630萬美元成功并購殼牌馬來西亞煉油公司51%的股份,每年將為馬來西亞提供40%的油品供應,該企業同時發起對剩余49%股權的要約收購,預計最終將以1.3億美元(折合8.29億元人民幣)的總投資并購殼牌馬來西亞煉油有限公司100%股權。這是我國地煉企業完成的第一起海外并購案。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