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的青年力量
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縣著名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已有900多年歷史的建水紫陶在今天又有了新的傳承發展,全縣紫陶生產銷售企業和個體戶達955戶,從業人員近2萬人,實現紫陶文化產業產值9.17億元。云南浪鬼建水陶文化公司創造性開發出“方竹節提梁”紫陶壺,其手捏壺設計巧妙、造型奇特,突破傳統制作工藝,獨辟蹊徑設計制作出的手捏壺,不失傳統又力求新穎精美,開創了建水陶業新文化的風向標。
建水紫陶的復興,表明傳承中華文化要“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傳統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近五年來,“雙創”激發了青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動力與活力。一方面,青年人從傳統文化中吸取文藝創作之源和文創設計之魂;另一方面,青年人的創意又讓現代技術、現代設計和管理融入傳統文化,改善材料、改進設計、改良制作、提高品質、培育品牌、拓展市場,推動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制造”走進國內外市場。
福建閩江學院青年漆藝家孵化基地構建導師帶團隊創業的垂直性眾創空間,創新漆文化和漆藝技法,加強中國漆藝工藝的研究、傳承和人才培養;籌建“中國漆工技法實驗工作室”,開展中國漆藝的系列科研,挖掘、恢復和創新中國漆文化。
154家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作為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單位,深入發掘文化文物單位館藏文化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文化創意產品體系,以文化創意衍生品的形式來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既傳播文化,又發展產業、增加效益,實現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的有機統一,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青年人思維活躍、創意無限,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更深入地發現、認識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價值,這是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然選擇。
推動文化領域就業增收
創新已成為勢不可擋的時代潮流,創業也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文化“雙創”的紅旗已插到了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上——西藏阿里地區文化局依托地區圖書館創建文化眾創空間,成為海拔最高的眾創空間,充分借助對口援藏政策,與內地文化部門、文藝單位、高校開展合作,摸索出了一條把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的途徑。從事文化產業創業、創新的團隊和企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創作出一批富有西藏阿里特色的文化產品,直接幫助農牧民就業600人,為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邊疆穩固作出了貢獻。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